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3版:人文·晚潮
3  4  
PDF 版
· 偏方
· 自执雨伞
· 生之风景
· 西溪楼啖煨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4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西溪楼啖煨笋
龚励
  龚励

  “西溪楼啖煨笋”是明清时期至民国几代杭州人春季出游的一件赏心乐事。明代,钱塘人高濂将西湖春日的“孤山月下探梅、八卦田赏菜花、宝石山看晓山、虎跑泉试新茶、苏堤观春柳、西溪楼啖煨笋、西泠桥玩落花、登东城望桑陌、三塔基看春草、初阳台望春树、山满楼观柳、天然阁听雨声”并列,成为西湖四时幽赏中春季的十二大赏心乐事。

  旧时,西溪盛产竹笋,钱塘门外至老余杭一带,自古以产笋而闻名。所产竹笋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也多。西溪最出名笋品是燕笋,因这种笋初露地面时,正是燕子至时,其色紫苞,故名。西溪另一款名笋,称之“圆笋”。明代冯梦祯曾说:“法华多笋,日进钱塘门,以餐杭人购笋之需。”而法华山就在西溪。据上世纪三十年代《杭州新报》记载:“杭州蔬之最佳者,莫如笋,盖四时皆有……春时有春笋,一名本园笋,夏月从土中掘得者,名边笋,冬月名潭笋。钱塘、古荡、法华山、留下并余杭等处,多茅笋,乃茅竹所生。”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还说:“西溪啖笋至美。西溪竹林最多,笋产极盛。笋味之美,少得其真。”

  那么古人津津乐道的“西溪煨笋”是怎样做成的?古籍中也有答案。《遵生八笺》记载有“煨笋”的做法:“每于春中笋抽正肥,就彼竹下扫叶煨笋。至熟,刀截剥食,竹林清味,鲜美无比。”那么,这一款被古人称之“西溪煨笋”的小菜现在还有吗?

  我请教过蒋村土生土长的西溪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沈庆漾先生。他说,过去西溪农民有一种很“乡土”的食笋方法,称作“黄泥烤笋”。现在用这种方法烧笋的人已经不多了,做法是这样的:先取黄泥、盐和清水拌成厚泥糊,涂裹在嫩笋的外壳上;然后将涂泥的笋,在炭火中烤至泥质干燥色白、发硬,取出;敲掉笋外壳的黄泥,剥壳去根,再将笋肉切片或丝,装盘。另备姜末、酱油、麻油和味精放在碗中拌和,浇在笋片上,就可以开吃了。

  我依据所述方法,试着做过一回, 品尝了一下,果然笋肉鲜嫩,入口清香甘纯。

  听人说,从前老余杭一带农民到湿地劳作,路途较远,中午回家吃饭不方便,就在竹林里就地挖笋,用此方法火煨竹笋充饥,既美味,又果腹, 备受农夫欢迎。

  我们品尝之后,也感到此菜“本味”,城里很难吃到。沈先生说,做煨笋的作料与做功要求甚严:一是笋须刚出土的新鲜竹笋;二是火候有讲究;烤久了笋会变味;火候不到,则有生腥味,也很难入口。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晚潮 D0003 西溪楼啖煨笋 龚励 2009-4-21 钱江晚报d00032009-04-2100019;钱江晚报d00032009-04-21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