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段时间,新安化工法律事务部经理翁新红和同事们,正在焦急等待商务部最终裁决。估计今年5月底前,她们能得到关于“韩、泰国在中国市场是否构成‘倾销有机硅’事实”的终裁。
要知道,外商一方面在本国指责中国产品“低价倾销”,却以更低的价格把另一些产品卖到中国。现在,越来越多浙江企业开始有意识用“反倾销”来维护国内市场。
新安化工这是第二次向商务部提请针对国外公司低价销售“有机硅”的制裁了。“原来国内有机硅市场几乎被外国产品垄断,这几年国内产能上去了,竞争更加激烈后,外商就开始低价倾销了。”翁新红说。
有机硅被称为“工业味精”,是一种高科技材料,原来价格非常昂贵,主要用于军用。在发达国家,有机硅较早实现了民用,国内则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起步。
“国内的用量,现在每年有几十万吨,而且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翁新红告诉记者。
新安化工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生产有机硅,到2004年左右,国内出现了新安、吉化、星火等几个厂家。一直牢牢占据国内市场的美、德、法等国厂商就开始发起一轮轮的价格战。
“当时有机硅价格为每吨3万至4万元人民币,而国外厂商却以2万元左右的价格贱卖,远低于他们在本国的售价。”翁新红说。
于是,三家国内生产商在2004年向国家商务部提起有机硅的反倾销申请,经过实地核查,商务部裁定倾销事实成立。
“遭到制裁后,美国许多厂商跑到泰国去开厂,导致泰国、韩国等现在也有大量有机硅产品在国内低价销售。所以我们又提请了针对韩、泰的申请。”翁新红表示。
在浙江,巨化股份、华峰氨纶、浙江化纤等企业,也都发起过或正在发起各种各样的“反倾销”申请。2009年4月上旬,国家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刚刚到过巨化股份公司,完成了聚氯乙烯(PVC)反倾销案实地核查工作。
国内纺织、玩具、皮鞋、化工、紧固件等行业,几乎隔段时间就能传出被某国提起反倾销的消息。不完全统计,近半年时间,美国有7起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欧盟11起,俄罗斯6起,加拿大4起,巴西3起,阿根廷多达14起,此外,印度也有10多起。
国内针对外国企业的反倾销事件,2008年全年为4起,今年以来已有2起,大多针对化工产品。
浙江省产业损害调查局陈建华局长告诉记者,“反倾销”这个武器是“双刃”的,所以国家商务部每次都会到当地调查核实,并征询产业链上下游厂商的意见。
“如烟台一家企业也曾提起针对氨纶原料反倾销的申请,商务部调查时,不少下游企业表示反对。因为这种原料用量非常大,如果价格提高,下游厂商的成本将大大增加。这样一来,反倾销也许能保护个别大厂的利益,却损害了更多厂家。后来烟台那家企业自动撤销了申请。”
本报记者 钟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