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课上,我给学生读有关“抗击流感”的新闻,读到《杭州江干区一小区,被隔离在家的人们上网,睡觉,该干吗干吗》(详见5月4日《钱江晚报》A11版)一文时,学生异口同声:“我也想被隔离!”
我很纳闷,难道“被隔离”的滋味很好吗?
学生说:被隔离,可以睡到自然醒;被隔离,可以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上上网看看小说;被隔离,可以不考试不做作业……教室一下子像开了锅似的。
下课,回到办公室,跟同事聊起学生上课的反应,没想到在座的同事,也异口同声:“我也想被隔离!”
同事洪说:“上课,上得烦死了!”同事江说:“作业改得我烦死了!”同事枚说:“三天两头要开会,烦透了!”同事辉说:“又要月考了,被隔离就没事了。”同事你一言我一语,痛恨现实生活的无奈,想象着“被隔离”的“世外桃源”。
回家,跟妻子提起同样的话题,妻子竟然是一样的反应:“被隔离了,我可以织我的毛衣,我可以打我的牌,我还可以发发呆,我可以不看领导的脸色……”妻子的话像连珠炮似的,我能充分感受到她想“被隔离”的迫切愿望。
于是,我好奇地问3岁的女儿:“桃桃,你喜欢上幼儿园,还是呆在家里?”
“当然是呆在家里好!”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我。
难道幼儿园的生活也充满压力?连我那3岁的女儿也渴望被隔离在家吗?石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