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整整一年了,灾区孩子怎么样了?我们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临近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日,家住吴山广场的宋胜林捧出了他精心制作的三幅剪纸画,想委托本报送给那里的孩子们。
宋胜林是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的常务理事,目前他在多个学校和社区教授剪纸画的课程。
“这是《迷彩服爸爸》,这是《爱心病房》、这是《温情》”……宋胜林拿出的这三幅剪纸画,栩栩如生,很难想象如此细腻的画作竟然是用剪刀一点一点剪、刻出来的。
“《迷彩服爸爸》是讲地震中一位解放军叔叔抱着失去双亲的小孩,站在废墟中;《温情》是讲温家宝总理在病房里亲切慰问养伤的小孩……”
宋胜林说,他很想将这些作品赠送给当地的学校,也希望自己能跟随相关团队到四川去,教授当地的孩子们剪纸艺术,丰富灾区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剪纸文化内涵丰富,却也很有技巧,比如只需要剪一刀就能剪出四川两个字(阳纹为“四”字,阴纹为“川字”,“川”字隐藏在“四”字内,象征你中有我,众志成城),我很想教那边的小朋友们这个小诀窍……”
本报记者 叶玉跃
本报通讯员 杨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