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层流室里,2岁宝宝王礼昌依偎在爸爸王洪法怀里,甜蜜地叫:“爸爸,抱抱!”他原本鼓鼓囊囊的小肚子,已经平了下去。
这是父子俩肝移植手术后的第4天。5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医一院院长郑树森亲自主刀,成功地将父亲1/4的肝脏,移植到了儿子体内。
肝移植中心的王卓逸医师告诉记者,父子俩在层流室里的病床是贴隔壁的;王礼昌手术当天晚上就醒来了,肝脏功能正在恢复,目前病情稳定;爸爸王洪法也恢复得很好,如果没有意外,今天或明天,爸爸就可以出层流室了。
1个月前,来自衢州农村的王洪法一家曾陷入悲痛的深渊:4岁的大儿子离奇夭折,2岁的小儿子又命悬一线(本报4月3日D10版曾报道)——小儿子肚子大得像西瓜,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比同龄孩子矮半头……
医生解释,这是遗传性代谢疾病——糖原累积病给闹的。
“是罕见的病症,肝移植是唯一的选择。”郑树森院士很快为救子心切的王洪法和妻子进行了肝脏配型检测。他惊喜地发现,父子肝脏各项配型位点基本吻合,非常适合移植!
与此前的肝移植手术不同,王洪法与儿子间进行肝移植的同时,手术室边上的示教室里,40多位来自两岸三地的肝移植专家正在聚精会神地观摩,他们是慕名而来的。
在随后的两岸三地肝脏移植高峰论坛上,记者获悉,自2001年开展婴儿活体肝移植以来,郑树森院士已主刀完成活体肝移植120余例,创造并保持全国最小年龄婴儿活体肝移植纪录,活体肝移植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郑树森共主刀完成肝移植770余例,术后1年生存率达95.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浙一肝胆胰外科创新性地提出的肝移植杭州标准,突破了肝肿瘤直径5厘米的限制,在不影响患者移植后生存率的情况下,扩大了肝癌肝移植受体入选范围,降低了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挽救了一大批终末期肝病患者。
本报记者 林丹
本报通讯员 王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