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7版:财富·维权
3  4  
PDF 版
· 不找零钱,用糖果代
· 代金券只能以6折抵用
· 电脑显示屏,有个神秘的白色亮点
· 当心!“家电下乡”有人浑水摸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代金券只能以6折抵用
商家“最终解释”真不靠谱
  本报讯 优惠价格加上赠送店内代金券,汽车经销商这种促销手段已不足为奇。记者从省消保委了解到,消费者千万别被这些赠券给忽悠了,不少赠券使用方式解释不清,引发纠纷后商家却祭出“最终解释权”,这份购车时额外掉下的“馅饼”有可能只是虚晃一枪。

  去年4月份,管先生在台州路桥某汽车销售点购买汽车时,销售人员告诉他,现在商家正在搞促销,购车不但有价格优惠,还可以赠送面值5000元的代金券,“这代金券不但可以在本店内使用,而且还可以做保险费支付。”管先生一听觉得很划算,便马上下了订单。

  今年4月初,眼见着代金券的使用期限快到了,他到该销售点用代金券支付汽车保险,却被告知代金券只能以6折抵用。“经销商解释,在购买店内商品或服务时,代金券才可以足额使用。我对这样的解释不能接受。”管先生说。

  消保委工作人员介入调查后发现,代金券上面写着:“等同现金使用”,且并没有在代金券上写明使用范围,销售处也未在店内醒目位置上做出相应提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经销商提出的‘最终解释’实为不合理且不合法。”消保委工作人员说。

  

  提醒:

  一些经销商推出的如洗车、换装饰品、办保险等代金券,还是有一定用处的。但消费者在得到它们的同时,一定要问清相关的使用规定。商家在赠送代金券时,也应就使用方法进行明示,但如果商家方面没有明示,则属于给消费者设置“消费陷阱”。消费者一旦发现自己被欺骗后,请保存好证据,以便维权时使用。

  本报通讯员 路消

  本报记者 陈聿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财富·维权 C0007 代金券只能以6折抵用 2009-5-11 钱江晚报c00072009-05-11000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