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杭州新闻·独立调查
3  4  
PDF 版
· “限塑令”管不住小摊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6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限塑令”实行一周年,超市商场塑料袋用量下降80%,农贸市场只减少两成
“限塑令”管不住小摊贩
本报记者 肖菁 鲍亚飞
  把逛超市当成饭后散步的陆大妈习惯了把一个折叠环保袋塞进口袋才安心出门,在杭州某外企工作的小潘特意从遂昌老家带来了一个腰圆型竹篮方便买菜,白领小米的车上多了一个叫做“I’m not a plastic bag(我不是塑料袋)”的帆布袋。

  这是限塑令实施一年来,杭州几个普通市民的生活细节。

  去年6月1日,“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时隔一年,成效如何?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商业改革处相关工作人员说:“喜忧参半,初见成效”。来自官方的数据:“限塑令”实施一年,浙江省各大超市、商场塑料袋的使用下降了80%,农贸市场下降了20%。

  记者近日走访了使用者、生产者,试图勾勒出“限塑令”对“使用塑料袋”这种生活习惯的挑战。

  超市:塑料袋用量只有去年1/5

  下午5点是超市的一个高峰时段,世纪联华庆春店一派繁忙。每个收银口都排起了十来人的队伍,随机观察一条收银通道,连续10位顾客,有四人自备无纺布环保袋,两人自备大容量塑料袋,三人花0.3元买了塑料袋,还有一位大伯买了一块毛巾一包料酒直接捏在手里回家。

  超市工作人员说:现在塑料袋的用量基本上是去年“限塑令”之前的1/5。

  以庆春店为例,原本一个月要用30多万个塑料袋,目前生意最好的日子一天才用2000~3000个塑料袋,有些日子,用量连原先的1/10都不到。“以前超市里给员工发点东西,或者团购,都是塑料袋一包包装好,至少按货品数量配好相应数量的袋子,现在都不用了。”

  在大购物袋节省的背后,熟食果蔬等区域的手撕式食品袋用量明显增加,不过即便算上手撕袋增加的量,“限塑令”前后塑料袋的用量还是大大降低的。

  大型商场限塑效果更好,银泰武林店企划部工作人员说,在“限塑令”前,商场超市和一些小物件会使用印有银泰LOGO的粉色塑料袋。现在商场改变格局,撤了超市,可以说,目前在银泰武林店,塑料袋的用量基本归零。

  农贸市场:塑料袋“瘦身”成小食品袋

  超市、商场、集贸市场是“限塑令”所限制的三大零售场所。其中“集贸市场”是“限塑令”最难啃的骨头。记者昨天走访杭州城北、城东几个大型农贸市场发现,这里的塑料袋已经基本被小食品袋所替代。

  “去年开始塑料袋就不能用了,市场方面管理的也比较严。”杭州大关农贸市场一个以蔬菜为主要经营品种的摊主说,开始时他们主要用绳索、带子捆绑蔬菜,只有购买量大的顾客才能得到一个免费赠送的大塑料袋。“但大袋子0.5元/个左右的价格,损耗也不小。”为节约成本,今年年初她开始使用以15元/斤的价格批发来的食品袋,很小,只能装诸如萝卜、黄瓜、南瓜等固定形态的蔬菜。“一份菜就是一个袋子,大袋子还需要顾客自己准备。”她说,目前市场里大部分商户使用的都是这样的食品袋。

  杭州城东杨家村菜场,一些水果、水产老板却还在大量使用有色塑料袋。一位经营者说,一个小食品袋一般只能装3个苹果,如果顾客要买菠萝、甜瓜、西瓜等水果,这样的食品袋根本没用。“为了照顾生意,批发这种违规塑料袋也是没有办法。”

  杭州叶青兜农贸市场是杭州率先实行限塑令的,这里的商户使用的一律均为市场管理方提供的可降解塑料袋,无论是食品袋还是有色塑料袋在这里均没有发现。市场管理人员说,他们主要从控制源头、查处使用、疏导购买三个方面抓。一旦抽查发现商户还在使用违规塑料袋,市场方会对他们进行200~500元的现金处罚,三次违规会被停止经营权。与此同时,市场专门设立了环保塑料袋购买点,零利润出售。

  流动摊点:不用塑料袋,我们用什么

  5月31日晚上9点~11点,记者沿杭州八丈井东路、香积寺路、东新路、石祥路走访至少50个夜宵摊点,“限塑令”对这些以手推车形式经营的流动摊点几乎没有约束力。

  “‘限塑令’?当然知道,但我们小本经营的,塑料袋不可缺,而且还必须便宜。”八丈井东路一家烧烤店外送的塑料袋没有任何标识,薄得近乎透明。因为生意忙,老板的回答很不耐烦。“不准用塑料袋?那我们用什么?”

  晚上10点30分左右,石祥路夹板市场附近有8辆手推车在经营,每一辆手推车上都挂着一沓塑料袋,“这用起来方便,我们不用,顾客还不高兴。”一个摊主说,因为使用的都是泡沫碗,防渗性不好,所以他会在泡沫碗上再套一个塑料袋,每天的塑料袋使用量约为100个。“偶尔可见城管来查违章经营,但从没人来管过我们的塑料袋。”

  生产企业:

  环保袋遭遇“李鬼”

  杭州茂达环境生化有限公司是杭州唯一生产可降解塑料袋的企业,集贸市场是公司的重点客户。总经理郭虹位对于这一年来的经历用一声叹息打开话匣子。

  公司2005年的日产量就能达到40万只,可订货量上不去,当时公司一年净亏损100多万元。限塑令对茂达来说好比一夜春风,而一开始的情况也确实喜人,月销售额能达100万元左右,但最近又降到了40~50万元。

  一些农贸市场开始重新使用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薄型袋,茂达还从市场上发现了一些假冒茂达的环保袋。

  中国塑料薄膜的主要产地台州,“限塑令”后,原本塑料袋产量很大的临海前进塑料薄膜厂在限塑令后悄然转产。但来自台州市塑料协会相关负责人的说法,一些地下小作坊却生意红火,小作坊的主要产品就是那些超薄的塑料袋。该说法得到了当地工商部门的证实,因为处于地下状况生产隐蔽,查处难度很大。

  流通环节:

  违规塑料袋,有人悄悄送上门

  在东站小商品市场和安琪儿服装市场,有不少塑料袋批发商,杭州街头小店大多从这里进货。几位摊主告诉记者,销售情况不错。最好卖的是超薄背心袋,问到进货渠道,摊主口有遮掩,但也不小心漏了底,“生产很简单的,三四个人搞点塑料薄膜一台封口机,产量也很可观”。

  超薄塑料袋的无孔不入,还在于其“灵活”的销售方式。叶青兜农贸市场的负责人说,等市场管理人员晚上6点下班后,就会有些人拎着大包直接到摊位上去推销塑料袋。有些蔬果摊位就会贪图便宜偷偷地买上一些。

  本报记者 肖菁 鲍亚飞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独立调查 A0003 “限塑令”管不住小摊贩 本报记者 肖菁 鲍亚飞 2009-6-2 48257178002CE175482575C8004B8B82[A1-鲍亚飞≈B1-俞熙娜];钱江晚报a00032009-06-0200021;钱江晚报a00032009-06-0200023;钱江晚报a00032009-06-0200024;钱江晚报a00032009-06-0200025;钱江晚报a00032009-06-0200029;钱江晚报a00032009-06-02000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