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2版:体育·地理
3  4  
PDF 版
· 老墙门运动会
想要成为一道经典“宁波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老墙门运动会
想要成为一道经典“宁波菜”

本报记者 李 颖 摄影 本报记者 潘良干 本报通讯员 陈熙春
  打杀丕、掼结子、跳房子、康乐棋……这些老宁波人的儿时游戏,让现在的小孩念起来可能都已经有些陌生绕口,更别说玩了。不过,就在最近,宁波中心城区海曙区重装推出了首届老墙门运动会,比赛项目就是这些人们记忆中的老游戏。

  “老墙门正在慢慢消失,老游戏更显弥足珍贵。”海曙区教育局体育科的负责人说,他们甚至专门做了民间收集,挖掘出了20多项老墙门游戏,以后会陆续推广开去。

  在节奏加快的现代都市,这些老墙门游戏是否已经落伍?如今玩来滋味几何?本报联合省体育局、体坛报一同组成浙江体育地理采访组,前去品一品。

  品菜人:韩永良

  身份:宁波市民,“康乐棋”高手

  通过社区,这道菜会更亲民

  海曙区首届老墙门运动会就在上周六举行,200多名来自海曙区各个街道社区的市民参加了比赛,比赛项目包括了在宁波曾经非常流行的打杀丕、掼结子、跳房子、康乐棋、滚铁环、打弹子等游戏。在比赛现场,记者看不到剑拔弩张,看不到硝烟弥漫,那更像是一场以老游戏为主题的聚会。

  康乐棋比赛桌旁,围得最多的就是男同胞,他们当中年纪轻的30出头,年纪大的已经六七十岁。31岁的韩永良在比赛者中技高一筹,轻松就挺进了决赛。

  “一二十年没玩了,手感还不错。”韩永良对自己的表现相当满意,“上小学的时候,一下课就往家里跑,因为我们小区有2张康乐棋桌子,要知道可有一二十个小孩去抢,去晚了就轮不上了。”关于儿时的记忆,韩永良异常清晰。

  上中学后,韩永良记忆中的康乐棋就慢慢消失了,小区没有、学校没有,有段时间,韩永良甚至和儿时的玩伴想去买张棋桌,结果找遍宁波也没寻到。

  “今天再玩,感觉就是爽。”关于老游戏的生命力,韩永良有一套成熟的想法:“完全可以借助社区,把以前的这些老游戏推广开去,现在的孩子们一样会有兴趣。”

  品菜人:陆伟亚

  身份:宁波市民,老墙门运动会裁判

  抓住孩子,这道菜会更有活力

  陆伟亚在当天比赛中的身份是:掼结子比赛裁判。看别人玩了一上午,陆伟亚甚至有些眼馋、手馋了,“小女孩时都玩过,几十年不玩,再看到,居然会手痒。”

  “基本上,40岁以上的人对这些老游戏都很熟悉,再年轻的,很多人就没有接触过了,比赛时,他们就会显得很生疏。”但陆伟亚说,无论是新手老手,都对游戏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这些老游戏受场地限制小,简单有趣,我觉得应该在现在的孩子中间推广。”陆伟亚觉得,现在的孩子参加动的游戏越来越少,同龄伙伴也越来越少,学校应该用体育课或者课间时间推广这些老游戏。

  品菜人:叶正波

  身份:宁波海曙区副区长

  通过游戏,

  老墙门式的人际关系也许会重现

  “你看大家凑在一起的画面多好。”宁波海曙区副区长叶正波认为老墙门游戏的功能决不止运动这么简单。

  “现代人基本都是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之中,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少;中心城区,一地难求,大的活动场地很少。这些难题,都可以用有传统有历史的老游戏来弥补。”叶正波说,老游戏被现代年轻人认识后,一定能释放出更大的魅力,绝不仅仅是重温童年记忆而已。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体育·地理 B0012 老墙门运动会
想要成为一道经典“宁波菜”
本报记者 李 颖 摄影 本报记者 潘良干 本报通讯员 陈熙春 2009-6-9 钱江晚报b00122009-06-0900003;钱江晚报b00122009-06-0900031;钱江晚报b00122009-06-0900030;钱江晚报b00122009-06-09000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