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8版:杭州新闻·民意大参考
3  4  
PDF 版
· 小区道路可否禁行工程车
· 焚烧电线 白塔何安
· 设个红绿灯 安全过马路
· 去下沙的路该修修了
· 让街头摊贩成为城市风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6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南京提出要让小摊小贩合法化,在杭州引发热议。本报收集到不少民间声音,大多赞成——
让街头摊贩成为城市风景
本报通讯员 蔡莹 金洁洁 本报记者 孙晶晶
  城管追,小贩跑,城管查,小贩躲。长期以来,城管与流动摊贩一直上演着“猫捉老鼠”的游戏。解决马路摊贩问题就像操控一个“跷跷板”,一边是市容形象,一边是民生问题,如何寻找其中的平衡点,是一个难题。

  近日,南京提出要让小摊小贩合法化,意在通过放宽“马路经济”的方式,让1万家小商小贩名正言顺走上街头,促进就业。此招一出,激起千层浪。

  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也流动着这么一批小摊贩。南京的做法,杭州是否可以借鉴?如何做,才能使这个“跷跷板”平衡?对此,不少小摊贩、管理部门和市民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杭州湖滨:擦鞋摊成了正规军

  对马路摊贩“开禁”,其实杭州早有先例。2007年,杭州的湖滨街道在辖区专门设置了32个擦鞋点和修车摊位,让这些“街头游击队”穿上了正规装。

  42岁的宋伟就是在那时拿到了街道统一发放的擦鞋证,由一见城管就跑的街头摊贩变成了“正规军”。

  记者见着他时,宋伟正戴着统一发放的蓝色小帽,穿着蓝色围裙,在学士路上的擦鞋点,忙着给客人擦皮鞋。

  “2003年刚开始擦鞋时,没固定擦鞋点,为防城管,我边擦皮鞋,眼睛还要四处瞄着看动静。城管一来,拎起箱子马上就逃。有时候连钱都来不及收。抓着了,也只有自认倒霉。第二天再买新行头,换个地方。”宋伟笑着说,现在安心多了,不用跑来跑去,而且还有不少回头客。

  上城区行政执法局湖滨中队书记王智刚也表示,自从有了固定的擦鞋点,他们对于这一块的管理轻松多了,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其他管理上。

  建议一:设立正规摊位——让小商贩有个糊口的饭碗

  宋伟说,自己是幸运的,在杭州,他有不少老乡在杭州街头摆摊,没个固定的地儿。“其实,我们摆摊也是为了混口饭吃,有些还是靠这个赚钱养家。今天被抓了,明天换个行头,又来了,堵是堵不住的。政府还不如多设几个正规的摊位,城管不用太操心,我们又能赚钱养活自己,多好啊。”

  而宋伟的这种建议,在与小摊贩长期“做斗争”的上城区行政执法局湖滨中队书记王智刚这里得到了肯定。

  “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对一些市民有需求的服务类摊贩进行设点。不过像卖羊肉串这类涉及到食品卫生问题的摊贩,是绝对不能开禁的。”

  而且设点摆摊,也要因地制宜。家住西湖区的何小姐建议,在景区,可以设立一些卖有杭州特色的手工艺品的小摊位。同时,摊点的设计也要凸现出特色。这样一来,摊点本身就是一道风景,就不存在影响市容问题了。

  “而在小区周边设立的小摊贩,最好是像修车摊、修鞋、修锁、修拉链、缝补衣裤、小家电维修等居民日常所需服务点。杭州现在正在开展庭院改善,小区环境是越来越好了,小区周边的配套设施最好也能跟上。”

  建议二:开辟“跳蚤市场”——让老百姓有个交换空间

  法国收藏家柯里尔说,跳蚤市场是“淘旧货者和猎奇者的幸福所在”。在巴黎的跳蚤市场,只要花很少的钱,就可买到许多有用的东西,包括家具、衣服、日用品、工艺品等。跳蚤市场最明显的特点是摆地摊,或者是临时搭起的木板货架。

  跳蚤市场一般在双休日,即周六和周日开放,巴黎市区及近郊有大大小小30多个跳蚤市场,最著名、最大的要数巴黎北部圣多昂的跳蚤市场,它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有市民提议,杭州何不参照法国的跳蚤市场,在双休日开办几个跳蚤市场,给市民提供一个旧物交换场地,也可以让一些有想法,喜欢自己动手制作小玩意的人来这里摆摊,吆喝自己的创意。

  建议三:发展“夜市经济”——让创业者有个练摊的机会

  说起吴山夜市,相信很多爱淘宝贝的年轻漂亮MM一定不会陌生。不过你可能想不到,吴山路夜市原来只是吴山路周围零零散散的个体小摊贩,后来政府将这些小摊贩集合起来,划出一个路段作为夜市区,才形成了如今的吴山夜市。

  现在的吴山夜市恐怕是杭州最著名的夜市了,杂,平民,很“中国”。在这里,你可以买到极富传统性的丝绸、绢布,也能买到时尚的皮包、饰品。这里也成为不少游客必到的景点之一。

  80后女孩小敏白天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晚上则去吴山夜市上练摊,卖首饰。她常和朋友开玩笑说,“我就是一个小摊贩。”不过和街头流动小贩不同的是,小敏每个月会交纳一定的月租金,换来合法的经营资格。

  如何管理小摊贩,小敏觉得像吴山夜市这样,政府部门多规划出几个夜市地点,让摊贩定时定点集中摆摊,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这样,既能发展夜市经济,又能拓展这些夜市成为旅游景点,成为杭州的特色。

  而且,这在很多城市也有不少成功经验。在香港,九龙旺角、佐敦的庙街夜市,满街都是各式各样的摊档,是游客闻名必到之地。同样,在台北的“士林夜市”,吃、喝、玩、乐、穿、戴、用一应俱全,甚至还被评选为台湾最受欢迎的景点。

  记者手记

  创业型城市,不妨多鼓励居民来摆摊

  可不能小看了对小商贩的管理,这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管理思想开放问题。回想我们这一步步的转变过程,我们能不能在决策的时候,想得更超前一点。

  最早我们对商贩是几乎放任自流。瓜果皮、菜汤汁经常弄得马路满地污迹,百姓怨声载道,海内外游客也频频摇头。

  第二阶段是乱了就管,围追堵截,猫捉老鼠。摊贩是少了,但百姓感到不方便了。而且西湖边时常上演“官兵捉强盗”的游戏,也有碍观瞻。

  第三阶段是为了改善居民服务,适度放开。比如杭州的湖滨对擦鞋摊的放开,方便了管理,也没有引起很大的负面反应。但这仍停留在“管”的阶段,为什么没有全面放开?想的仍是放开了没法管好。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如今我们的城市管理即将进入第四阶段。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要拉动就业,要拉高GDP,要增加百姓的幸福指数……政府千方百计在帮助百姓创业。但创业如何起步?谁都不是天生做老板的料。谁也没有天上掉下的几十万启动资金。怎么办?有人就提议了,为何不能鼓励老百姓走出家门,从练摊做起?呵呵,这真是个好主意。

  不过,这样的话,我们有关部门的思路该变变了,从“管理”转到“鼓励”、“服务”上去。真心希望看到有一天,城管能主动邀请百姓,走出家门,来设定的点摆摊吧!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民意大参考 A0008 让街头摊贩成为城市风景 本报通讯员 蔡莹 金洁洁 本报记者 孙晶晶 2009-6-10 钱江晚报a00082009-06-1000018;钱江晚报a00082009-06-1000025;钱江晚报a00082009-06-1000024;钱江晚报a00082009-06-1000023;钱江晚报a00082009-06-1000022;钱江晚报a00082009-06-1000017;钱江晚报a00082009-06-10000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