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2版:浙江新闻·巡城
3  4  
PDF 版
· 捡到政协委员通讯录
以为捡到了财富密码
· 彻底保护需打50万元的“针”
· 过期食品倒在小区
居民上演哄抢闹剧
· 绍兴百年壁画长满“老年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彻底保护需打50万元的“针”
本报通讯员 梁易辉 本报驻绍兴记者 王曦煜
  精美壁画长满“老年斑”

  昨天下午,下着雨,记者来到鲁迅中路,寻找这处因为城市改造而被淹没在居民区的壁画。

  拿着地图找了半天,问了当地不少人,一位热心的三轮车夫带着记者七弯八绕,才找到了这处没有任何标识的百年壁画处。

  记者从李家台门的后门处走了进去,只见画有壁画的厅堂虽然被木栅栏围着,但前面的空地上则堆放着不少杂物;墙上的电线横七竖八地拉着;木栅栏处,还有居民放着的竹竿,上面挂着几件雨披,还在滴滴答答地往下滴水……壁画就被遮盖在里面。

  木栅栏并没有上锁,记者推开门走了进去。只见厅堂正对面的退堂屏门上画着巨大的云龙图案,两面墙壁上则绘满了龙凤、狮象等飞禽走兽,其中还有不少神话故事,笔触细腻,已经有些黯淡的颜色还能看出当时刚画完的精美。但是,仔细凑近一看,不少壁画都有风化、霉变的情况,一些则已经起甲剥落,在地上能看到不少掉落下来的壁画残片。

  三轮车师傅告诉记者,这个地方因为不太好找,平时也没有什么人过来。只有一些游客会慕名远道而来,他有时会带这些游客过来,这几年,他发现壁画好像比以前损坏得更加厉害了。

  太平天国神话题材壁画独此三幅

  记者从负责管理此处的绍兴市文物考古所了解到,目前绍兴保存最完整的壁画就是李家台门的三面壁画。

  考古所姓王的所长说,1861年至1863年太平军进驻绍兴期间,在绍兴绘制了许多壁画。这些壁画分别以历史故事、水战、陆战、绍兴战时形势、山水、动物等为题材,鲜明生动,是研究太平天国史、美术史、绍兴地方史的宝贵文物。

  据介绍,太平天国军队自广西起事开始,就有画壁画的传统,当时其王府“门内涂黄,对画龙虎”,定都南京后,专门设置绣锦衙,负责画壁画的工作,因此在当时太平天国的管辖区域内,壁画颇为盛行。除了描绘战争、山水人物、鸟兽之外,只有绍兴这处壁画中画了诸神相斗的神话故事,其中还有八仙图,这些题材为国内仅见,具有很重要的文物价值。

  王所长告诉记者,1961年,李家台门的壁画就被列为绍兴市重点文保单位,相关部门也一直在进行必要的保护工作。

  “壁画的保护需要将温度、湿度和通风保持在一定标准内,但按照现在绍兴的技术条件和资金状况很难做到。另外,绍兴天气潮湿,壁画容易发霉剥落,附近居民日常生活也对壁画有不良影响,加速了壁画的自然风化,”他表示:“目前国内针对壁画起甲剥落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打针’,就是把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粘合剂注入到即将剥落的壁画与墙壁之间,从而将壁画保存下来,又避免了其他化学成分对壁画的破坏。但这种办法价格昂贵,每平方米打一‘针’就要六七千元,就李家台门壁画面积计算,估计要花50万元以上。这种方式即使针对敦煌壁画,也只是在逐步采用中。绍兴壁画要采取类似的办法,很难。”

  最后,王所长表示,目前他们将会安排工作人员加强对该处壁画的巡视,规范附近居民的一些生活习惯,减缓壁画的损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浙江新闻·巡城 B0002 彻底保护需打50万元的“针” 本报通讯员 梁易辉 本报驻绍兴记者 王曦煜 2009-6-10 钱江晚报b00022009-06-1000016;钱江晚报b00022009-06-1000017;钱江晚报b00022009-06-10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