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7版:科教·教育
3  4  
PDF 版
· “治大国若烹小鲜”
· 非遗展示进校园
· 下城区对接
开出“四点半学校”
· 甲级太热,教育部门会分流调剂
· 报名5天,怎么还没接到通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国际流行“青少年空间”
下城区对接
开出“四点半学校”

  昨天上午,在杭州下城区社区教育工作研讨会上,记者听到了一个新名词——青少年空间。据说这是一种国际流行的青少年社会教育形式,主要为就近社区的3至25周岁的青少年、儿童和在校学生提供游戏娱乐、兴趣学习、拓展训练等多方面的服务。目前,下城区已在文晖、长庆、朝晖三个街道建立了“青少年空间”。

  中小学下午三四点钟放学后,学生要么参加学校的“困难班”,要么回家一个人写作业,照记者看来,这时“青少年空间”这个去处应该挺吸引人的。杭州第一个开张的青少年空间设在长庆街道,没想到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汪玉纯却向记者坦言:“我们现有的空间,可一次性容纳一两百名孩子,不愁孩子没地方玩,就愁孩子没时间来。”

  汪玉纯给记者算了笔账,周一到周五中小学生白天要上课,晚上又被爸妈带去参加各种兴趣班,青少年空间人气最旺的时候就是“四点半学校”,每天大概有30多个孩子放学后来这里活动。双休日情况稍好一些,但是仍有许多孩子忙着去校外文化培训班补课,没空来“青少年空间”。

  眼看着各类文化培训班热火朝天,青少年空间并没有打算改变初衷。下城区教育局局长周培植说:“社区教育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效果上,都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应该是不分年龄、没有围墙的学校。社区教育作为社会大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须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居民的个性需求出发,不断创新形式,营造一种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氛围。”

  “孩子们已经在学校里学了一天的文化课知识,来到青少年空间就应该学一点其他东西。所以我们这里除了不搞文化培训,室内拓展训练、厨艺培训等时下流行的培训项目都有,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免费的。近期我们还会与团省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发新项目,满足孩子们永不停止的好奇心。”汪玉纯告诉记者。

  本报通讯员 刘粉莉 李平

  本报记者 沈蒙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教育 D0007 下城区对接
开出“四点半学校”
2009-6-11 48257178002CE175482575D1002E1B1E[A1-沈蒙和≈B1-陈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