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是驴子吧。”“不对哦,应该是马。”昨天中午,杭州清河坊后面的大井巷来了两头骡子,游客们觉得稀奇,在旁边品头论足。
骡子主人姓陈,一边往骡子背上的编织袋里装黄沙,一边解释:这是两头干活的骡子。“你们城里人养宠物,光花不赚,我的骡子又当宠物又能赚钱。”
“吆!”陈师傅一发出信号,骡子向山上进发了。大井巷正在进行老房子改造,一台阶直通到山顶,汽车用不上,骡子显示出了它独特的优势。
清脆的蹄声响着,遇到拐弯岔口,骡子会停下来看看路面。遇到上坡,它又蓄足力量,加快脚步冲上山坡。正在施工的蒋师傅说:“骡子很灵的,走过的路都认得。”
“吁!”陈师傅又吆喝了一声,骡子停了下来,陈师傅把黄沙卸下,在旁边墙上划了个“正”字,这是陈师傅的记数方法。他说,从下午2点到4点,一头骡子已经跑了十趟,一次能驮三四百斤,能顶四个劳力。
陈师傅跟骡子感情蛮深。“以前骡子一次驮六七百斤,身上的皮磨破了,我有点不忍心,现在每次只驮三四百斤。它也是我的朋友呢。”
陈师傅说,骡子偶尔也会发点小脾气闹“罢工”,不想干活的时候,就耷拉着脑袋、甩甩尾巴抗议。“我有时就扬起了鞭子吓唬它,鞭子扬起又放下来,真打也舍不得的。”
陈师傅5年前从内蒙古买回了这两头骡子,靠着这两头骡子,陈师傅的年收入有近5万元呢。
本报记者 申淑芬
本报通讯员 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