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江胜忠 本报记者 薛建国
位于义乌市江南二小区的65套 “人才房”,市场价值约5000多万元,但空关了10年,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也引来了小偷光顾。本报3月19日报道此事后,引起了义乌当地组织人事、住房与建设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义乌市市政府主要领导的直接过问下,昨天上午,其中的54套房子终于有了主人。
分房标准,尘埃落定
义乌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吴伟兴告诉记者,这些成本价房早在10年前就已经建好了,分配后还剩65套,根据有关方面的要求,这65套房子由义乌市委组织部牵头,作为“人才房”处理。之所以到今年才解决,主要是因为引进人才的界定和审核标准一直存在差异,所以搁置了下来。
吴伟兴说,这两年,为了建设国际商贸名城,义乌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其中既有通过政府部门引进并落实户口的,也有通过正规公务员考试而进来的,而至于企业自主招收的人才则更多。由于房源有限,而申请对象又多,所以组织人事部门和建设部门在操作上遇到了困难。经多次会议讨论,最后决定了申请分房标准:申购对象为拥有高级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2005年前落户义乌者,同时夫妇双方在义乌没有自有住房。通过公务员考试进来的人才则不在此次申购范围内。
“5年了,终于等到房子”
昨天,在公证处工作人员的现场监督下,义乌市绣湖中学高级教师金美仙抽到了义乌市这批空置房的其中一套。房子有107.37平方米,还有25.26平方米的架空式贮藏间,总房价只要18万多元。
2004年,金美仙从兰溪被义乌市教育系统以人才引进。到义乌5年了,义乌这一带的房价每平方米都超过1万元,他根本无力购买。“我先住在学校的单身宿舍里,后来租房子,今天终于等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甭提有多高兴了。”
义乌将不再有“人才房”
吴伟兴同时说,此次住房抽签分配后,义乌将不再会有“人才房”,但会有更易操作、更加简便的吸引人才政策。
目前在义乌市区,花18万元就能买到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所以,这次享受到空置了10年的人才房的人,个个笑逐颜开,非常满意。吴伟兴说,这件事情解决以后,对义乌的人才引进工作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