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1版:浙江新闻
3  4  
PDF 版
· 义博会首次搬到海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客商不进来,那我们就走出去
义博会首次搬到海外
第一站迪拜,还将走向国外更多城市
本报通讯员 江胜忠 虞伟义 本报驻金华记者 赵路
  本报通讯员 江胜忠 虞伟义 本报驻金华记者 赵路

  

  拥有14年历史,被称为继广交会、华交会之后“中国第三大展会”的义乌博览会,首次将展览办到了海外。

  昨天下午,义乌机场,两架满载300多名客商的包机飞往迪拜,拉开了义乌博览会海外展的序幕。6月14日至16日,义博会迪拜展将在阿联酋迪拜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参加这次展会的,绝大多数是义乌企业。

  到迪拜办展吸引更多中东客商

  昨天,谈起这次义博会迪拜展,义乌市委书记吴蔚荣接受了记者专访,他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义乌外来客商人数总体虽保持平稳,结构还是有了变化,欧美客商减少,来自中东的客商增长较快。所以这次,我们将迪拜定为义博会海外展的第一站,吸引更多的中东客商。接下来,义博会还将走向国内外更多的城市。”

  数据显示,义乌小商品新兴市场的贸易量增速高于发达国家市场。目前,有55.33%的外商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中东客商占46.95%,超过了欧美客商,排在各地外商人数首位。

  另外,为鼓励本地企业走出国门做生意,义乌商城集团给予每个展位一万元的补贴,义乌市政府也为此特地出台了每个展位近2万元的奖励政策。

  候机时还在恶补阿拉伯语

  第一次出国设展,义乌康奇塑料制品厂主管丁同锦既兴奋又忐忑:“这次到迪拜办展,公司上下的期望值非常高,我知道,迪拜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枢纽,物流非常发达。在那里设展,产品能直接面向全世界。”

  自从决定做出,丁同锦手中就多了一本阿拉伯文的小册子,忙着给自己“充电”。

  “‘你好’、‘谢谢’、‘再见’,除了最基本的日常用语,我还专门补习了一些阿拉伯语的展会用语,比如‘质量’、‘价格’等等。”丁同锦说,之前大部分时间是和欧美商人打交道,他的英语很流利。这次第一次到中东去,也得入乡随俗,“还是学一些当地的语言沟通起来比较方便。”

  昨天,在义乌机场候机大厅里,记者看到手上拿着这本小册子、嘴里念着阿拉伯语的人真不少。“练好外语,争取多带一些订单回来。”一个客商笑着说。

  “别人不过来我们走出去”

  据了解,本次义博会迪拜展将设200个展位,展览面积达4000平方米,展品涉及日用百货、工艺品、饰品、服饰、文具、五金、箱包、针织等多个行业。为了这次展会,很多企业带上了全新的产品。

  浙江忆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小建说,他此行的目的,是为公司的新款液晶电视造势。“这批电视是根据中东当地的情况设计的。我们花了几个月时间,对产品的语言、制式、频率做了改进,拿到当地就直接可以用了。”

  余小建告诉记者,公司在迪拜已经有了分公司。这次海外参展,既可以宣传产品,也能扩大公司在当地的影响,可谓一举两得。“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公司在中东地区的业务多少受到了影响,别人不过来,那我们就走出去,与其在义乌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争取更多的客户。”

  浙江真爱集团董事长郑期中认为,目前对企业来说是个转型发展的好机会,经过这一轮经济浪潮的优胜劣汰,只要能经得住考验的都是好企业,外部经济复苏是迟早的事情。“我们现在就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不能在摊位上坐等订单,大胆走出去,肯定会有收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浙江新闻 B0001 义博会首次搬到海外 本报通讯员 江胜忠 虞伟义 本报驻金华记者 赵路 2009-6-12 48257178002CE175482575D200475983[B1-王刚];钱江晚报b00012009-06-1200016;钱江晚报b00012009-06-1200018;钱江晚报b00012009-06-12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