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9版:中国新闻·传媒
3  4  
PDF 版
· 一所中学74名考生获民族加分
· 广州小学生与国际空间站天地对话
· 一次对话投入十余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重庆高考加分起风波
一所中学74名考生获民族加分
被疑为尖子生竞争新方法,当地纪委已介入调查
  “重庆高考加分”又一次引起全国关注。

  去年,因高考加分的学生太多,重庆市的文科状元差点上不了北大,当年这在重庆教育界成了人所共知的“笑话”。而今年,重庆又同样因高考加分引发风波,与去年不同的是,此次风波是在高考成绩还未出来之前就已掀起。

  6月9日,重庆考生家长向有关部门反映,该市重点中学巴蜀中学大量考生享受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其中,这些考生集中在3个实验班,即都是所谓的“尖子生”。

  重庆高考加分起风波

  高考刚刚结束,重庆市属重点南开中学尖子班的高考考生张华西给自己估分675分(裸分),但他仍然觉得自己的清华梦就要破碎了。原因在于他的竞争对手,重庆另一所重点中学的很多尖子生获得了20分的少数民族加分。

  张华西是从班主任那里得知这个消息的,高考结束后,老师告诉他们,巴蜀中学今年一共有74名考生享受了20分的最高少数民族加分,并且这74名学生大多集中在尖子班。

  高考如战场,这些尖子生之间的高手过招,“也就是几分的区别”。张华西说。如果同样目标为北大清华的对手们多了这20分,他基本上也就没戏了。

  高考刚结束的当天,重庆市直属的一中、三中(南开)、八中的老师们就分别向考生们传达了这一消息,老师们更是给考生们提供了相关部门的电话,有重庆市教委、市招办、市委……甚至还包括了中纪委的电话。“老师很着急,因为一旦等高考分数出来,一切就都晚了。”一位八中的考生说。

  这并不是高考加分首次在重庆引起关注。2008年的重庆市高考,市文科状元差点上不了北大。这在重庆教育界成了人所共知的“笑话”。

  2008年,重庆市文科状元刘超然的高考成绩是666分,但他没有任何加分。当年北京大学在重庆市的录取分数线(高考成绩+加分)为665分。

  刘超然最终能入读北大不无惊险。2008年,北大在重庆录取计划是文科20人,但是只有高考裸分的刘超然并不在前20名之列,最终北大在重庆增加了4个文科招生计划。北大重庆招生组的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增设机动名额的原因是报考的优秀生太多。

  当地成立联合调查组

  高考加分政策规定,民族考生加分分为两种情况:一类是聚居民族考生(即户口所在地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加20分;一类是散居民族考生(即户口所在地是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

  根据重庆市招生办杨副主任提供的数据,巴蜀中学一共有74名学生享受了高考少数民族加20分的政策。其中文科16名,理科58名。然而,这位负责人并没有提供这74名加分考生的详细信息,也没有提供该中学因少数民族政策加5分的考生人数及名单。

  对于74名民族加分考生是否集中在尖子班或高分考生,招办目前未给出调查结果。而其他中学师生及家长普遍认为,这正是关系到重庆2009届高考格局的关键一点。

  “高考加分如果集中在重点班,将完全改变重庆市的高考格局。”南开中学一位老师接受采访时说。

  6月9日下午,中共重庆市委信访办牵头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决定成立由重庆市纪委牵头,包括教委、公安、信访办等部门参与的联合调查组,并向家长们承诺,将尽快公布调查结果。家长们则提出了18日的期限,“坚决不能等到23日以后,因为那时高考成绩已经出来了,木已成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中国新闻·传媒 B0009 一所中学74名考生获民族加分 2009-6-12 钱江晚报b00092009-06-1200014;钱江晚报b00092009-06-1200016;钱江晚报b00092009-06-12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