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0版:人文·文娱
3  4  
PDF 版
· 遗址公园的主角
应是遗址本身
· 皇阿玛张铁林“微服私访”到西湖
· 《倒下的男人》获国际都柏林文学奖
· 附记:一个良渚人的“本能”
· 西泠春拍开槌在即
· 这顶“天下第一轿”
一生只抬过一个新娘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良渚论坛”昨闭幕,思路交锋后得到共识——
遗址公园的主角
应是遗址本身

本报记者 屠悦
  “良渚遗址公园的建设有利于良渚遗址的保护和展示,但一定要让遗址唱主角。”昨天,国内知名遗址考古专家在“2009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发出呼吁。

  由国家文物局、杭州市政府主办,余杭区政府、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承办的“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昨天在良渚文明的发祥地余杭区良渚镇闭幕,并通过了《关于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良渚共识》。论坛上,学者专家们对建设良渚遗址公园的重要意义表示肯定,同时也指出应准确把握定位,以保护展示遗址本体及其内涵和价值为根本目的。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昨天考察了良渚博物院和良渚遗址,充分肯定了良渚遗址的保护工作,他说,国家文物局选择良渚作为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的举办地,就是要向全国的同行介绍这里的经验,推广良渚遗址的保护模式。单霁翔说,良渚遗址国家公园的建设规划虽然还没有通过正式审批,但是经过反复的论证和实践,已经得到了各方的认同,趋于成熟。

  单霁翔在论坛上强调:考古遗址公园不是主题公园、游乐园或者普通的旅游景点,也不是建筑师的竞技舞台,更不应让张扬的设计、华丽的材料等无关事物妨碍了人们对遗址的品读和对历史的思考;需要科学评估遗址的游客承载力,绝不可为了追求门票收入而盲目扩大游客数量。

  伦敦大学教授汪涛以良渚出土的玉琮为例:“玉琮从外表形状上看,外方内圆。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象征天圆地方,是良渚人对世界的根本理解。因此,设计遗址公园的时候要结合历史文化,想想古时良渚人是怎么感受当下环境。” 王涛说,设计规划者应该进入古良渚人的心灵,从而展示最原始的状态。

  多次到良渚进行考察和指导的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表示:“良渚遗址集中了一个城市方方面面很多历史信息,比如居民点、墓葬、祭坛、水井、手工业作坊等,但大部分埋在地下,有待我们逐步发现和认识。”他提出,既要立足遗址的保护,又兼顾开放性,让老百姓走进来。

  清华大学教授吕舟着手于大遗址保护中的展示问题进行探讨。他认为,拥有遗产资源、拥有大遗址并不意味着这一资源能够自由转化为城市或地区的竞争力,“要实现这种从资源到竞争力的转化同样需要大量的投入和艰苦而持续的工作。”吕舟认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行为应确保遗址的完整保存,各类设施及景观设计应以遗址内涵及价值的展示为前提。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力军参与良渚遗址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他说去年4月启动“良渚国家遗址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国际竞标工作。他还在论坛上播放了几家竞标公司关于良渚遗址国家公园设计方案的幻灯片,并分析每种具体实际展示的优劣。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侯卫东则从考古公园中遗址特征的角度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说,古代城市遗址、古墓葬群、宫殿群遗址、史前遗址都适宜作为遗址公园。“特别是位于城市已发展或待发展区域的这几类遗址,其本身所具有的固有价值和周边环境发展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成为了构建遗址公园的契机和着眼点。”他还表示,遗址公园的形态要具有可识别性,比如要有遗址的标志物或者焦点,“比如良渚古城遗址的城墙,就能给人很深的印象。”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娱 A0010 遗址公园的主角
应是遗址本身
本报记者 屠悦 2009-6-13 钱江晚报a00102009-06-1300014;48257178002CE175482575D3004534AD[A1-叶涵≈B1-叶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