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杭州新闻·帮忙
3  4  
PDF 版
· 京剧茶座落座西湖边
· 结婚一年,“老婆”两次失踪
· 俞女士开口讲话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本报报道引起关注,票友帮忙找到新场地——
京剧茶座落座西湖边
  因为场地将被收回,坚持了12年的杭州京剧茶座面临散场的危险(详见本报6月3日A5版报道《12岁的京剧茶座要散场》)。这个消息牵动了很多喜爱京剧的读者的心,大家纷纷想点子找办法,经过各方努力,京剧茶座终于找到了理想的新场地。

  昨天下午,西湖边的拉斯维加斯演艺吧里,京剧茶座在新地点第一次组织活动,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的票友。

  100多位票友赶来捧场

  昨天下午1点半,新茶座陆续来了100多位朋友。茶座负责人钟强忙着招呼着。因为前几天打球伤了脚,又因为忙着张罗茶座新场地的事没时间好好休息,所以他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但显然,茶座新场地头次开张的喜悦,让他忘记了疼痛。他还随着旋律迈起了京剧特有的台步,那夸张的步子让在座的朋友们乐得咧开了嘴。

  25岁的莫林林是特意从绍兴坐火车赶来的,“新地方嘛一定要来捧捧场!”尽管傍晚还得赶回去;于大姐则是从家里“逃”出来的,本来她要在家带孙子,她笑着打趣:“新场地,怎么也得来秀一段啊。”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午5点,这已超出了常规活动时间半小时,可还有不少朋友都没来得及上台表演呢。于是,不少人在散场后站到了舞台中间。资深票友陈力说:“总要先照顾外地来的朋友,我们嘛今天来不及表演了,感受感受新舞台,过过瘾。”

  朋友托朋友,终于救活了这个场子

  京剧茶座的创始人叶鸣兰老先生说:钱江晚报的报道登出后,家里的电话简直成了热线,熟悉的不熟悉的朋友都在帮助想办法,救活了这个场子。

  钟强的一位不常联系的朋友看到钱报得知京剧茶座有困难之后,马上打来电话,推荐一处刚装修好的场地。但是现场考察发现,这个场地位子排排座,很拘谨,和票友活动时追求的开放互动的氛围有些不搭,只得遗憾放弃。

  顾小姐也是京剧茶座的朋友,目前经营一家戏曲网站,她看到报道后也第一时间表达了支持和合作的愿望。但是合作准备要花时间,茶座等不了。后来顾小姐又介绍了一处场所,可惜地方太小。

  但大家没有放弃,朋友托朋友,转了几个弯终于等来了好消息——拉斯维加斯演艺吧的老板爽快地答应提供场地。这个地点就在西湖边,场地大小合适,灯光舞台专业,而且至少能稳定几年不用再搬家。问题总算解决啦。

  草根“京剧茶座”能走多远

  虽然场地问题得到了解决,但京剧茶座接下来的发展、京剧艺术的继承和发扬,仍然是需要考虑的问题。采访中,京剧茶座的不少票友都提到,喜欢京剧的人大多是中老年人,京剧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很有限,如果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后继无人也就不足为奇了。京剧茶座虽然只是个票友组织,但他们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国粹的继承发展而出力。钟强博客里的一段话就是他们的心声:

  从《钱江晚报》那篇帮忙文章,到杭州电视台新闻采访,这个过程中我反复表述自己的意见,就是京剧茶座的命运并不只是一个娱乐场所的存亡,而是京剧茶座这样的草根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它是自生自灭、可有可无的,它并不能为“振兴京剧”起什么了不起的作用,而这种活动恰恰又是传统文化最恰当、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以什么形式、如何延续它们的香火,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文化现象。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帮忙 A0003 京剧茶座落座西湖边 2009-6-14 48257178002CE175482575D40043E347[A1-张宇灿≈B1-张宇灿];钱江晚报a00032009-06-1400027;钱江晚报a00032009-06-1400028;钱江晚报a00032009-06-14000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