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6版:科教
3  4  
PDF 版
· 我省新确诊一例
输入性甲流
· 维生素C:为免疫加油,筑健康防线
· 父亲拿出所有钱
给女儿最后做次化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6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不幸,父女同患重病
父亲拿出所有钱
给女儿最后做次化疗

本报记者 王蕊 本报记者 李震宇 摄
  “再拿出这最后一次化疗的钱,爸爸就真的就再没能力帮助你了。爸爸宁愿自己不做肿瘤手术,也一定要救你,可是敏敏,爸爸实在没钱了……”

  48岁的盛苗春偷偷写了这一张字条,抹一把眼泪又撕掉了。他实在没勇气告诉女儿这个残酷的事实:家里没钱了。在癌症面前,父女俩眼见走到了绝路。

  高考前半年查出淋巴癌

  昨天,父亲带着敏敏到杭州的浙江省人民医院做第23次化疗。父亲思想挣扎了很久,心里反复想着:这是“最后一次”了。

  因为淋巴癌放化疗,只有21岁的盛敏敏头发掉光了,包了一块蜡染的蓝色头巾,脸色很白,不自然地虚胖。“这是打激素的后果,我重了10公斤。”本是爱漂亮的年纪,敏敏此时唯一的愿望,就是身体内的坏细胞赶快消失,她坚信自己可以好起来。

  如果不是这场病,开学就要读大三的敏敏,就要去实习单位了,“我们这个专业,成绩好的能申请去银行实习,做得好就可以留下来工作,这是我向往了好几年的工作呀!”

  敏敏3岁时父母离异并各自组建家庭,她和外婆相依为命,懂事的她学习成绩优异,但家境困难,受到希望工程的救助长达近10年。后来,她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省重点中学新昌中学。

  然而,让人扼腕痛惜的是,在高考前6个月,敏敏不幸被诊断为恶性淋巴瘤中晚期,与病魔顽强抗争6个月、化疗12次后,她从死神手里挣脱,回学校参加高考并考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保险专业。

  病危通知下来时她还在看书

  浙江省肿瘤医院的医生都惊异于这个小姑娘的毅力——化疗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生理反应,她经常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但即使是这样,还时常挂念着她的学习。住院期间,她一直都带着她的书,有时候医生不让看书,她就等医生走了,偷偷地翻书复习。有同学打电话来慰问,她总是问大家都学了哪些内容,有没有课堂笔记可以带给她。

  医生说,她曾经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经过12次化疗后,上海华山医院曾诊断:她体内原本扩散的癌细胞已经全部消失了。

  因为没有后续治疗资金,癌细胞消失后敏敏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不幸的是,去年,敏敏又一次恶性淋巴瘤复发,医生要求她休学开始化疗。

  爸爸说,他记得清清楚楚,那天医生找到他,开出了病危通知单,说敏敏的身体情况很不好,爸爸把单子藏好走进房间,发现女儿还在看书学习。

  为了她的治疗,浙江金融技术学院的师生们为她筹集了3万元钱,这些钱维持了敏敏8个月的放疗和化疗,病情得到一些缓解。

  可是生病3年来,敏敏已经花费了医药费25万元,后续化疗费用需10万余元。这些数字对于她的家庭来说,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她都不敢想象今后怎么办。

  父亲查出了肝脏肿瘤

  就在不久以前,经常“胃痛”的爸爸,在医院确诊为肝脏肿瘤,医生建议尽快手术。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爸爸一直没告诉女儿自己生病了,但为了钱,这个农民父亲开始绝望了。

  “爸爸身体不好,以前在工地干活,现在没活干了。卖了家里的老房子,还欠了10万元的债。”敏敏说。

  “生一场病也许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可能的,吃药打针或者打点滴,这是解决的方法。从没有想过自己会生一场大病,大的超乎自己的想象,甚至于难以置信。解决的方法,对我而言,除了勇敢地面对它,就是费用巨额的化疗和住院治疗。我能够勇敢面对这一场心灵的战争,但对那庞大的费用我确实无能为力,我的亲人也为我竭尽全力了。”敏敏给高中母校的老师同学写了一封感谢信,在这封信中,她这样写道。

  “医生说这个病90%的人治得好,我相信自己能成功,能好起来。”敏敏说着,他的父亲,背过身去擦眼泪。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 B0006 父亲拿出所有钱
给女儿最后做次化疗
本报记者 王蕊 本报记者 李震宇 摄 2009-6-22 48257178002CE175482575DC00339C10[A1-王蕊≈B1-林丹];钱江晚报b00062009-06-2200015;钱江晚报b00062009-06-2200014;钱江晚报b00062009-06-22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