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6版:时评
3  4  
PDF 版
· 权力跋扈
“爱子”实为害子
· “陪访”
· “六连号”仍有很多悬念
· 想把“铁”
恨成什么“钢”
· 大楼倒下
击穿多少底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六连号”仍有很多悬念
■东魁
  据报道,武汉经济适用房“六连号”事件调查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是一起由社会中介人员与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相互勾结,利用经济适用房摇号进行舞弊、涉嫌经济犯罪的案件。目前,5名涉案人员已抓获到案,5名国家工作人员因渎职、失职受到严肃处理(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A14版)。

  官方公布的案情里,有两组数字,颇有悬疑味儿。第一组:“(王频和柯鹏)分别向每名委托人收取8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费用”;第二组:“上述5名涉案人员共收受委托人的好处费近百万元”。你看出名堂了吗?

  试想,每名委托人“8000元至2万元不等”,总额“近百万元”——难道5千人中被摇出的124名“幸运儿”,竟有一半人参与了舞弊!?只是,官方为何不肯明说,而仅用数字“暗示”一下,肚子里还藏有什么苦衷吗?

  再看,有两名涉案人员的身份,比数字更有趣。根据官方的精心措辞,武汉市国土房产测绘中心的刘胜君和陈天呈负责摇号工作,都被刻意地强调为“聘用人员”。出了事就说是聘用人员,这一招人们太熟悉了。刻意强调“聘用人员”身份,是何用意?它是否在暗示案件未来的走向?莫非,“聘用人员”将要充当“小卒”,被用于以后的“弃卒保车”,而最终结果也许是“刑不上士大夫”?

  其实,一个关键的致命伤在于,从“六连号”引起坊间议论,到记者调查踢爆事件,再到司法部门介入调查,其间时间间隔并不短,已给涉案人员留下串供余地。因而,目前官方所公布的信息,完全有可能是串供的结果,而未必是事实的全部真相。

  比如,两名“聘用人员”,究竟是何人所“聘”,是否有“关系”或“背景”?进而,其“关系”或“背景”是否涉案,并被这两名“聘用人员”保护?毕竟,这类事业单位的“聘用人员”,并非随便哪个阿猫阿狗就可以聘得上。

  再比如,官方公布的信息中专门提到,“刘胜君提出‘以前没有搞过这事,不知如何操作,需找人帮忙’”。这是否意味着,官方的调查已锁定在“这一次”,不必再调查以前是否发生过类似事件?嫌犯刘胜君的这句话,就如此可信吗?恐怕未必。

  如此等等,一个摇号环节,已悬念迭起,再加上其他环节制造的悬念,“六连号”疑案必将极为曲折。但是,其调查,是可深可浅的,其处理是可轻可重的,分寸掌握在人的手里,看形势而变化,因而查处过程仍然有许多变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时评 A0016 “六连号”仍有很多悬念 ■东魁 2009-6-28 钱江晚报a00162009-06-2800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