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专访“开胸验肺”
当事人
张海超:开胸讨公道
7月30日的午后,郑州新密市刘寨镇某处老屋院子里,张海超撩起衣襟,本报记者于是亲眼目睹了那个术后伤疤,虽然敷着纱布,却依旧触目惊心。
事实上,更令本报记者震动的,是张海超语气低沉而疲惫的述说——
“我一听开胸验肺这个办法,只用了5秒钟,就下定决心做这个手术。因为我当时只有两条路,一条等死,一条开胸。与其等死,还不如赌上一把。”
“我感觉《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农民工职业病诊断这一块儿门槛是有点高了,农民工决定维权的成本太高了,作为企业来说,他们那个违法成本太低了。”
“我知道自己在诊断上确实赢了,但是现在已经是尘肺3期,就是晚期了,这个病到了这地步就没法逆转,治不好了。如果我早一点确诊的话,还能洗肺,从这个来说,我肯定是输了。”
张海超,这个今年才28岁的年轻男子,怀着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愿望,努力打工,却未料粉尘会凶恶地侵蚀他的肺;当他以为自己得的是职业病理所当然会得到鉴定与赔偿,却未料需要搭上性命去赌一个真理。
开胸,只为验肺。何其悲壮,何其悲怆,又何其悲凉。
幸好,这一回看起来他是“赌”对了。该得到的鉴定终于得到了。该处分的相关人员一个个地被揪出来了。该处罚的企业也被重罚了。该出面的部门都来为他撑腰了。可是真正让张海超觉得值得的却是这个消息:因为他的这一行动,他的四名工友也被确诊为了尘肺病。
张海超对本报记者说,在家养病的他,现在白天招呼记者,晚上接待官员。他很虚弱,其实并不能多说多见人。但是他似乎必须不停地说,才能逐步推进由他而起的整个事件。因为他,加上他的这四名工友,他们,仅仅代表了六十几万分之五。截至2008年底,我国累计报告的尘肺病病例达63.8234万例,得到保障的却寥寥无几。
高大却无力的张海超,牵着他那小小的却充满生气的3岁女儿走在玉米地里的镜头,有着让人说不出的心酸。他的未来,女儿的未来,两相交织,让人不忍设想。
唯愿他能一点一点好起来。
PEOPLE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