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2版:焦点人物

文章导航

本报记者对话张海超:

开胸验肺,做这个决定我只用了5秒钟

  7月30日,郑州新密市,最高温度30摄氏度。

  张海超坐在自家老屋院子高大的桐树下乘凉,他紫色的短袖衬衣微微敞开着,胸前是密密麻麻的痱子,右胸下方的刀口处还贴着纱布。3岁半的女儿琪琪蹲在他脚边,用树枝捅着泥地上知了留下的小洞,嘴里嘀咕:“开胸验肺、开胸验肺……”

  现在的张海超,每天挂3瓶盐水,吹一个半小时气球,喝3碗米汤。白天接待全国记者,晚上迎接各级官员。他的工伤在一天内即被认定,申请的劳动伤残也已经被受理,曾经艰难无比的维权之路似乎已经是一条坦途。但是,坐在记者对面的他,头发散乱,神情疲惫,眼神平静而忧伤。采访中,他声音很轻,语气低沉,时不时地停下来发呆,不知道想到了什么。

  我当时只有两条路,一条等死,一条开胸……

  从郑州前往新密刘寨镇,一路上,都是络绎不绝的大红色的运煤车,路边的玉米叶上落满了厚厚的尘土。车开到张海超所在的老寨村,向村口一群村民一打听,条件反射般齐刷刷地七八条胳膊往右一指。“就那,门口停着车的就是,早上有十多辆,现在少了。”

  走过长长的一条小巷,就是张海超家,一抬头,门楣上贴着“幸福人家”的字样。几家电视台刚采访完准备离开。张海超坐在院子里的小凳上,等着后来的记者。

  第一眼看到张海超,觉得他本人比照片年轻些。这个因为“开胸验肺”的悲壮行为让举国震惊的年轻人穿着一双蓝色的拖鞋,在拍蚊子。他说:“记者来得太多,现在连我家的蚊子都认识记者了。”

  说起自己决定做开胸验肺的手术,虽然已经说过无数次,张海超话语间依然能让记者感到深深的痛苦。“当时职业病防治所给我定了肺结核,我在北京的大医院检查都是尘肺,但是因为资质问题我走投无路。6月16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生给我检查后排除了肺癌和肺结核,但依然无法证明我得了尘肺。我问医生还有什么办法,医生说可以做CT穿刺,这个办法也能确诊尘肺,但是我知道职防所不认这个。我再问,医生说,还有一个办法,活检。”

  “我一听开胸验肺这个办法,只用了5秒钟,就下定决心做这个手术。我是这么想的,我当时只有两条路,一条等死,一条开胸。如果再不确诊,那么我只能等死了;做开胸手术,无非两个结果,一个不是尘肺,那当然好;如果是尘肺,那么我确诊后就可以去申请赔偿、进行治疗。”张海超说,“开了胸,这个总有说服力了吧,职防所你不可能再不承认。”

  医生告诉他这个手术有风险,他可能下不了手术台。张海超说等下去也是一死,不如博一把,总不能以后等死了做尸检才知道真相。他铁了心要开胸验肺。回到家,他跟60多岁的父母说自己要做个很小的手术。老父亲没说什么,第二天却把家里的12只绵羊都卖了帮他凑手术费。

  6月22日,张海超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进行手术,他口袋里揣着东拼西凑的2万元钱,其中包括一天前他姐姐张海云卖掉家里当口粮的麦子换来的1320元钱,还有从银行借的3000元钱。

  无论对于张海超还是这个家,这都是破釜沉舟的背水一战。

  自己爬上手术台的张海超在动刀前对医生说:“医生,麻烦您看得清楚一点。谢谢!”5个小时后,为了省1000元钱在手术中没有用止痛泵的张海超痛醒了过来。医生走进来告诉他:“已经确诊了,就是尘肺。”

  你说我现在该笑,还是该哭?

  躺在病床上,张海超将医院的诊断结果电话通知郑州职防所,但对方仍坚称此前的诊断无误。并且一再强调,张海超开胸验肺结论无效,因为除职防所以外,综合类医院无权对职业病进行鉴定。张海超说自己当时特别失望,而且觉得不可思议。“我都开了胸了,结果明明白白摆在那里,为什么还不承认呢?”然而,很快媒体的关注开始将事件带往另一个方向,张海超的维权之路也开始有了转机。

  “开胸之后陆续有媒体开始来采访我,越来越多,手机打到没电,一批批地来,家里基本上没断过。”随着媒体的关注,张海超发现这件事情起了微妙的变化。职防所开始主动打电话给他要他去复查,但是他拒绝了。镇里和市里的领导开始上门,级别也越来越高。7月24日,卫生部派出督导组赶到郑州专门协调处理此事。“那天有两个自称卫生部派来的工作人员上门,了解了一些情况,问得很详细。”张海超说。

  事情发展的速度超出了张海超的预料:

  7月26日,在卫生部专家的督导之下,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再次组织省、市专家对张海超职业病问题进行了会诊,明确诊断为“尘肺病Ⅲ期”,这份证明在半夜两点由官员专程送到他家。

  7月27日,一天之内,他被新密劳动局认定为工伤。

  7月28日,新密市卫生局副局长、卫生防疫站站长、卫生监督所所长耿爱萍被撤职,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所长李磊被停止工作接受调查、副所长李国玉被免职,3名医师被撤销尘肺病诊断资格证书。

  7月29日,新密市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3名老板之一的刘大圈亲自上门,口头承诺,等他伤残鉴定等做好之后,公司将依法进行赔偿。同时给他一份书面说明,承认当初工作不到位,医院让复查的消息没有通知到他,并解释说之所以一直没出材料,是因为公司楼房拆迁,材料被一名员工当废纸卖掉了。

  7月30日,张海超坐在自家院子里接受记者采访,他说到了今天,他也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工友和村里人都说我撑了这么久,终于赢了。我知道自己在诊断上确实赢了,但是现在已经是尘肺3期,就是晚期了,这个病到了这地步就没法逆转,治不好了,如果我早一点确诊的话,还能洗肺,从这个来说,我肯定是输了。”

  当天,记者在张海超家遇到了专程赶来的郑州市人事劳动局的工作人员黄女士。她是来告诉张海超他的伤残鉴定申请已经受理,目前已安排专家进行鉴定,但需要他配合拍一张新的片子。张海超想了一下摇了摇头,说之前医生告诉他,做了开胸手术后半年内不能拍片子。黄女士一听表示会向有关方面汇报这个问题,随后起身匆匆离开。记者从黄女士处得知,目前几个部门对张海超的事情很重视,一般都是特事特办,并且随时和他沟通。

  张海超告诉记者,以前政府部门的人都是晚上来的,因为不愿意见到记者,所以他白天招呼记者,晚上接待官员,忙得团团转。

  我想早点治病,让自己活下去!

  张海超开胸验肺并非没有代价,15厘米长的伤口让他现在依然感觉疼痛;手术造成了肺部黏连,医生让他每天吹气球增加肺活量来自愈,但是到现在还没有起色;手术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原本在郑州上400元一个月幼儿园的女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重新回去。

  妻子王玲玲还在郑州打工,每月千元左右的收入如今是这个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出嫁10年的姐姐张海云特地回娘家照顾他。女儿琪琪因为听得多了,口头禅就变成了“开胸验肺”,但是梳着3条小辫子,每天依然很开心的小姑娘并不知道正是她父亲做了这件悲壮的事情。

  尽管如此,张海超说自己并不后悔。“如果再来一次的话,我还是会做这样的选择。我现在只想早点治病,让自己活下去!”张海超清楚地知道自己将来不会再是这个家的经济支柱,但他说自己要成为家里的精神支柱,能看着家人的日子好起来。“以前一家人把这当职业干,筋疲力尽,现在总算有个结果,只希望能尽快结束吧。我以后会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帮帮家里。”

  张海超指着身后1979年建的老屋说,这屋子一下雨就漏水,他想有机会好好修一下。说话间,他妻子王玲玲走过来帮他把衬衫的扣子扣好,说晚上要涂点痱子粉。张海超对着妻子微微笑了一下。

  记者在第二天离开郑州时,从张海超处得知,振东公司已被新密市有关部门处以25万元罚款。因为他的事情,也让饱受职业病困扰的工友受益。46岁的工友马建山原本同样因为振东公司拒开证明,无法进行职业病鉴定。最近郑州职防所鉴定后确证马建山等4名振东公司员工均为尘肺,他们也将陆续进行索赔。

  张海超说他现在觉得自己挨一刀,更值得了。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钱江晚报 焦点人物 c0002 开胸验肺,做这个决定我只用了5秒钟 文/本报记者 王曦煜 摄/本报记者 王颖 2009-08-03 2 2009年08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