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肺而战
尘肺病,一种难以根治、国内发病率最高的致残性职业病。我国法定十二种尘肺,诸如矽肺、煤工尘肺、碳墨尘肺、滑石尘肺等等,截至2008年底,我国累计报告的尘肺病病例已达63.8234万例。
患了尘肺病,病人胸闷、咳嗽、易感冒,呼吸功能下降,病情逐年升级,最终会呼吸衰竭而死亡。试想一下,如此结束生命的过程会有多残忍!然而如此痛苦的病,患者还得千方百计才能被确诊。张海超一刀开胸验肺,让我们对职业病鉴定现状瞠目结舌。其实,奔波在这条维权路上的人有很多种:有自学法律知识、成功为自己维权的打工者,有利用专业知识为农民工职业健康忙碌的医务者,当然也有利用手中权力阻碍患者维权的小丑。
冯兴中:成功索赔的矽肺病民工
在数万奔波在尘肺病维权路上的患者中,冯兴中称得上是一个标杆式人物。他成功地从厂方获得46万元的赔偿,为众多同病中人树立了维权的榜样。
打工10年,
患上矽肺病
1990年,年仅22岁的冯兴中怀揣着淘金的梦想从四川来到广东。幸运的是,刚到这里不久,他就在一家私营首饰制品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当了一名钻石工人。不幸的是,从此以后,他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冯兴中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天然石料打磨成各种形状的钻石成品,据他介绍,整个生产车间里弥漫着机器打磨石料扬起的粉尘,厂里唯一防护措施,就是每周给工人发放一只单薄的口罩。
1999年10月20日,冯兴中感到呼吸有些困难,还不停地咳嗽,连走路都喘不过气来。当时,他以为自己感冒了,仍继续上班。7个月后,厂里组织全面体检。事后,老板说他患了肺结核,让他回家治疗,同时还有8名工友也因同样的原因被通知回家养病。
冯兴中回到老家后,全心治疗自己的“肺结核”,一心想治好病后早点回厂工作,当时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还是很诱人的。可一年过去了,他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加严重。冯兴中对自己的病情产生了怀疑。2002年2月,他到成都一家职业病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他患的是矽肺病二期(鉴定为四级伤残)。
艰难维权,
历经4年终获赔
2002年5月,冯兴中拖着伤残的身体到原来的工厂讨说法。此时,他曾工作的“惠东高雅”已搬到海丰,并且更名为“海丰高艺”,妻子也随厂到了海丰。面对前来索赔的冯兴中,“海丰高艺”否认与“惠东高雅”是同一家厂。
为了维权,冯兴中拿起了法律武器。为取证,冯绞尽脑汁,他叫妻子以回乡给孩子办户口为名,让公司行政部出个“海丰高艺与惠东高雅是同一个厂”的证明。如愿。一审,法院以证据不足判他败诉,二审,维持原判驳回其上诉;三审,再次维持原判驳回上诉。这期间,他的妻子也被工厂强行劝离。
三诉三败,冯兴中没有气馁,他誓死打赢这场官司。没钱请律师,仅初中文化程度的他毅然决定自学法律。住在简陋的出租房内,他天天啃馒头吃稀饭,白天收集证据,寻求好心人帮助,晚上自学法律知识。
2006年,冯兴中改变策略,将司法诉讼挪到惠东,除“海丰高艺”外,还把“惠东高雅”及其投资方都列为被告。这次,法院认定“惠东高雅”和“海丰高艺”是同一家厂,总计判赔46万余元。
虽然最终是以接受调解的方式了结官司,但谁都知道,冯兴中赢了。
得了矽肺病,也就宣告丧失了劳动能力。拿到赔偿金后,冯兴中回想起几年的艰难维权路,想起许多好心人无私的帮助,想到还有许多与他有着相同遭遇的工友,他毅然返乡,成立了“锆石残疾人互助站”,开通了残疾人免费服务热线,与国内十几家残疾人爱心互助组织建立了联系。他用自己的经历作教材,为职业病患者等维权人群分忧解难。
葛宪民:为职业病奔走的“大侠”
葛宪民,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广西工人医院院长,中国著名病毒学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广大职业病患者的眼里,他不仅是一位技术高超的“天使”,还是勇于为农民工维权的“大侠”。
矽肺病农民工的
大侠医
出生于1955年的葛宪民老本行是研究病毒,由他领衔的“急性毒鼠强中毒的解毒鸡尾酒急救疗法”经国内知名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
身高一米八十多的葛宪民除了“解毒”专家外,还有一个称号——“大侠”。侠者,有勇气,肯舍己助人也。据统计,自担任自治区职业病防治所所长后,葛宪民先后到过广西各地的厂矿企业200多家(次),专项体检7万多人,规范诊治职业病患者3500多名。他还亲自为12名患职业病的农民工争取到企业主的医疗费赔偿金47万元,对于那些经费无着落的农民工职业病患者,他也会想方设法伸出援助之手给予救助。
2003年8月,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一下接诊了数例来自广西横县板路乡广龙村的农民工矽肺病患者,一问打工史,均有到位于该村附近的横县金矿打工的经历。
葛宪民按国家标准对当地矿区的粉尘成分和浓度进行检测,发现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严重超标。没有防护措施的工人在此长期工作,得矽肺病是必然的。葛宪民决定,对在矿上从事打粉工作的广龙村民工进行全面体检。体检的结果比他料想的还要严重:在接受体检的647人中,确诊为矽肺病的竟然有98例。
然而,患了矽肺病的 98人中,没有一个可以在法律上被正式称为矽肺病人。因为矽肺病是一种职业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确诊职业矽肺病必须先证明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
葛宪民陷入了两难:如果不立即确诊,这些村民就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后果不堪设想;如果确诊,则必须在诊断书上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在没有确定业主之前,这是很冒险的做法。最终,葛宪民做出了决定:对所有患矽肺病的民工进行确诊。并决定由所里尽最大努力免费为农民工进行专项体检,免收一半医疗费用,为患者实施紧急救助。
葛宪民还着手向各级政府争取援助广龙村村民的工作,系列措施使横县政府救助农民工职业病患者方面成为全国的典范。
农民职业健康的
守护神
一系列的救治,让葛宪民想到更深层次的问题:防治职业病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主的重视程度。如何让企业担起责任,光用条例法规约束企业还不够,还要设身处地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成为他们的朋友。
桂林资源县化工厂是当地税收大户,过去由于职业病防治意识淡漠,厂里的氟骨病、氟斑牙和肾脏损害等职业病患病率高达25%,工厂排出的含氟废水,还危及到周围农民的安全。2002年,有关部门依法责令该厂停业,限期整改。如果工厂倒闭,120多名工人面临失业。该县领导找到了葛宪民。葛宪民二话没说,带队到工厂,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最终工厂保住了,工人和周边农民的健康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广西梧州市被誉为“人工宝石之都”, 职业的敏感性使葛宪民意识到宝石加工可能会有大量的尘肺病人出现。经初步调查,该市有10万多农民工从事宝石加工的切割和研磨作业,作业环境粉尘浓度高。他迅速给梧州市党委和政府写信,建议重视宝石加工作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在信中他这样写道:“作为一名专家,我有责任有义务建议你们在发展宝石加工业的同时,积极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议你们对宝石加工工人进行一次粉尘作业的职业健康检查……”他的建议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采纳。
维权路上
跳出“小丑”
李磊:郑州职业病防治所所长接受调查
耿爱萍:新密市卫生局副局长被停职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职业病的诊断要由当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进行,职业病检查需要用人单位出具职业史证明书、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等多种证明。
正是这有资质鉴定的机构——郑州职业病防治所,挡住了张海超的维权路,让他选择了开胸的悲壮之举。2009年5月12日,张海超去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进行诊断,结果为“无尘肺0+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他把多家医院的诊断结果拿给郑州职防所的医生,但都没有得到认同。
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所长李磊当时在接受采访时还称: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有着严格意义上的区别,职防所是按照国家尘肺诊断标准对张海超作出了X射线分期诊断,诊断结果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他得了职业病,只是先建议他进行肺结核诊治而已。李磊甚至强调,尘肺病属法定职业病的一种,诊断应由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任何单位未经批准从事诊断,都是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
这话说得多好,只有他们有资格鉴定,他们是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诊断,真不知现在已经停止工作接受调查的李所长会如何解释专家的确诊。
7月28日,中共郑州市委作出决定,对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给予通报批评,停止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所长李磊工作,接受调查。免去李国玉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副所长职务;报请省卫生厅撤销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樊梅芳、王晓光、牛心华3人的尘肺病诊断资格。与此同时,中共新密市委作出决定,对新密市卫生局给予通报批评,免去耿爱萍新密市卫生局副局长、防疫站站长、监督所所长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