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5版:浙江新闻·人物

文章导航

他说:离头三尺有“神灵”,这“神灵”就是世间的“善”,莫作恶,作恶必被抓

俞良华:“恶”过留痕,难逃我眼

  但凡是干刑警的,都知道这样一个说法:1人作案,存在很大的随机性;2~3人作案,存在一定的随机性或预谋性;4人以上作案,那绝对是一个有计划、有预谋的案件。

  为什么对作案人数这么关心呢?因为根据作案人数的不同,公安部门采取的破案手段和思路也会有不同。作为刑侦人员,通过案场留下的细微痕迹判断案件的作案大致人数,不仅决定着案件侦破的速度和效率,在很大的层面上,还决定了案件侦破的方向和破案成本。

  在嘉兴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就有一位叫俞良华的痕迹刑侦专家,每个疑难案子经过他手,就能很快通过作案现场罪犯留下的一丝细微痕迹,“数”出作案的大致人数和案件性质。

  昨天下午,记者在嘉兴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见到的俞良华:黝黑的皮肤,一头精神的短发,一双深邃的眼睛。

  在记者表达采访意图后,俞良华有点不好意思起来,谦虚道:“没什么好谈的,我做得真的很少。”但说起曾经手的案子时,俞良华来了精神,一个个故事,一个个细节,他都能原原本本地还原在记者面前。他还说:离头三尺有“神灵”,这“神灵”就是世间的“善”,莫作恶,作恶必被抓。

  走一圈,“走进”犯罪现场

  今年4月4日晚11:40,海宁市公安局接到一个报警电话,称当地许村镇荡湾村一户人家发生一起杀人案,屋主姚先生和邱女士夫妇被杀死在自家底楼的卫生间内。

  凌晨2点钟,俞良华和同事们一起来到案发现场。

  因为案情比较复杂,而且影响也大,被害人家周围和大厅内已经被当地政府部门领导、公安机关人员以及周围群众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这一围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案发现场的完整性。再加上案发当晚下着瓢泼大雨。这些都给俞良华快速准确确定案件性质、发掘有用信息造成很大的困难:“我们最希望得到的是一个没有被‘打扰’过的现场。”

  老习惯,到了现场,俞良华先要走一圈。他巡视了凶案现场以及屋主的所有房间,发现两名被害者都被反绑,而且所有的房间内都有翻动的痕迹,俞良华初步判定这是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

  但是作案的究竟有多少人呢?

  因为现场乱哄哄的,负责前期侦查的公安民警并没有发现有关线索。

  俞良华皱了皱眉,叫来了当地一位干警,让他带着自己绕房子转了一圈勘察周围情况,俞良华发现,姚家夫妇的房子包括前中后个部分,前面是3层楼洋房,中间是2层老房子,后面是一个宽敞的废弃仓库。该楼房除了和西边的楼房中间有一道铁门连接,整幢房子呈现一个封闭状态。

  俞良华走到铁门前,推了一下关着的铁门,突然,原本该锁着的铁门被推开了,俞良华一阵兴奋,马上通过铁门连接着的过道来到仓库。到了仓库以后,俞良华马上发现了很多疑点:地面上有一双被害女主人的眼镜,一件沾染了血迹的衣服。此外,俞良华还惊喜地发现,在连接仓库和新楼房中间的老房子的过道上印着一排清晰的鞋印。

  俞良华很快判定这排鞋印是犯罪嫌疑人留下的,根据鞋印的尺寸不同,4~5名嫌疑人的数量也很快就得到了确定,同时,通过足迹分布,俞良华也很快明确了案犯的进出路线。案件渐渐明朗化了起来,而俞良华从赶到案发现场到作出判断,前后不到1个小时。

  4月6日上午9:30,凶犯中1人向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派出所投案自首,根据自首罪犯的供述,嘉兴市公安机关很快就将剩余的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该案的凶犯果然有4人。

  现场一把匕首,却是多人作案

  这是一个发生在去年的案子。整个破案过程,完全可以用“峰回路转”四个字来形容。

  7月9日,在嘉兴平湖全塘镇发生一起摩的司机被杀案,一名年轻人被杀死在全塘镇的一个乡村水泥路边。

  案发现场很简单,摩的司机倒在一片血泊中,在被害人的身边有一把匕首,匕首上沾满了点点血迹,此外,在不远处,还有一盒香烟和几枚硬币。

  因为现场痕迹少,乍一看,很难判定这是一起抢劫案还是因为不正当竞争引起的报复案。

  在俞良华赶到现场以前,嘉兴市的侦察员已经对该尸体进行了初步检查,他发现,被害人身边的匕首和被害人伤口吻合,因此初步判定该案为一人所为。

  俞良华捡起匕首,翻看了几遍,仔细想了一会儿,然后说了一句让现场所有人都惊讶的话:“这是一起抢劫杀人案,而且作案人起码有2人。”

  那么俞良华凭什么这样说呢?况且侦察员也已经说了被害人的伤口完全有可能是边上的匕首捅伤的。俞良华解释说,他在仔细观察匕首后发现上面血迹的遗留痕迹与常规情况不符,因此判定这把刀绝对不是杀害被害人的凶器。

  如果不是这把匕首杀了受害人,那么按照常理推断,杀人凶手一般在行凶的过程中只会带一把凶器,现场这把非杀人的凶器怎么解释呢?

  于是,俞良华据此认定,这把被遗落在凶案现场的匕首肯定是另一名犯罪嫌疑人不小心丢下的。所以,在该杀人案中,杀人凶手肯定有2人以上。

  事实上,嘉兴市公安机关后来侦破此案后,的确发现案发时,有3名罪犯对受害人实施了抢劫。

  没有结果,就是一个结果

  这个案子发案距离现在已经有几年了,俞良华一直记得当时的场景。

  2005年5月19日,桐乡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案:在梧桐街道爱国村小学南面的简易路上发现一人倒在路上,身上受伤,边上有摩托车的头盔和后视镜碎片,当时认为是一起交通事故。

  接到报案后,桐乡市公安局指派交警赶赴现场处理,伤者被送往医院,因伤势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法医对尸体进行了解剖,发现头部伤口不是车祸所致,而是刀伤,并从伤口中取出一片很小的刀头来。

  与此同时,其他的情况也被联系了起来,原来就在案发后一个小时,警方就接到群众报案:在位于梧桐街道老屠甸公路百桃集镇东400米处,发现一辆丢弃的红色摩托车。仔细一查,该车车主就是死者吴某。

  两个情况一合并,警方初步判定这是一起杀人案。

  但是凶手为什么杀人,凶手又有多少人呢?所有的问题都要从这片小小的刀头开始查起。

  俞良华接手该案以后,观察了这片刀头很久,隐约感觉到该刀头非常特别。

  一开始,俞良华组织桐乡公安机关的技术人员到全市所有的刀具厂去搜集关于该刀头的线索,结果一无所获。“没结果其实就是一个结果。”俞良华笑笑说,“至少我们确定桐乡所有的刀具厂没有一家生产该类型的刀具,这是把‘外来刀’。”

  他决定亲自去找。

  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走访,俞良华在桐乡当地的一家大型超市内发现,一种叫“美家易B1餐果刀”的刀头和案发现场留下的刀头十分相似。他赶紧买了一把回实验室比对刀尖特征,结果发现两者完全符合。调查还发现,桐乡市卖此刀具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俞良华再次来到该超市,询问得知,从5月1日至19日,超市总共就卖出一把这样的餐果刀。通过查访,俞良华很快就锁定了买刀人及其同伙。但犯罪嫌疑人早已畏罪逃匿,不知所踪。

  此后的四年间,嘉兴、桐乡两级公安机关始终不放弃对此案的侦破。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6月16日,专案组通过DNA鉴定,在湖州长兴抓获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申敬晓,申交代了结伙郭东省持刀抢劫杀人作案,造成受害人吴某死亡的犯罪事实。

  6月17日,专案组在河南社渠县抓获犯罪嫌疑人郭东省,该案终于划上句号。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钱江晚报 浙江新闻·人物 a0015 俞良华:“恶”过留痕,难逃我眼 本报通讯员 田舍郎 本报驻嘉兴记者 竺军伟 2009-08-18 B828817CF06BC4F04825761500506866[A1-竺军伟≈B1-陈学东];钱江晚报a00152009-08-1800022;钱江晚报a00152009-08-1800023;钱江晚报a00152009-08-1800024 2 2009年08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