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5版:时评

文章导航

景区涨价,悠着点

  都说十一是举国欢庆,在景区看来则变成了赚钱的盛宴。8月19日,经济参考报报道,去年4月国家8部门发布的“1年内景点门票价格只能降不准涨”禁令到期解除后,一些地方的景区被“压抑已久”的涨价意愿开始释放,调价行为相对集中。

  游客怨声载道,但是发改委两手一摊,“定价权在地方”,不违背政策咱管不着。是啊,只是可怜我们这些长江黄河的子女,千里迢迢去看爸妈一眼,还要看别人嫌贫爱富的脸色。 

  当然景区“坐地起价”不是没有理由。保护景区,修复名胜、深入开发、提升管理,这些事儿都离不开钱。因此,老百姓作为自然和人文遗产的继承人,都有责任为遗产保护尽一分力,买张门票也算表了一分心。 

  可问题是,现在“有的地方政府受财政收入的压力,错误地把景区当作收入的摇钱树”,这就伤害了老百姓把遗产托付给你管理这份诚心。更可气的是,每次涨价,吆喝的声音都那么大,嗓门还都那么粗,听证会完全就是“听涨会”,不屑和老百姓和和气气议一议,整个就是个“占山为王”的态势,这样的“物业公司”,“业主”意见不大才怪。

  其实说白了,很多景区不单单是咱中国人的,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遗产。你去美国旅游,除了迪斯尼这种私人公园以赚钱为目的外,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是不收门票的。就算如黄石公园、自由女神之类的著名景点,门票价格也很低,只能说是象征性的。不仅如此,政府和志愿者还会为你提供周到的服务。

  羡慕归羡慕,中国现在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有自己的特殊国情,不收费可能给景区带来严重的破坏,而且景区大笔投资也要有回报。但是地方政府该明白,一味的提高景区门票价格,短时间内可能会带来一些收益,长远来说,却换来了游客量的减少和流失,这无异于是杀鸡取卵。

  况且,旅游业的核心价值,不在于景区门票,而是由此拉动的餐饮、住宿等诸多行业。只把眼光盯在门票钱上,是不是目光短浅了点?多收了这三五斗,失去的可能就是一年的收成。

  合理的涨一涨价,并不是不可以接受,但涨价的幅度和频率,却不能由着性子来,起码得有个参考标准吧。有人提出,拿全国的收入增长幅度或消费增长率来做为涨价的依据,这点子,未必不可以借鉴。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钱江晚报 时评 a0015 景区涨价,悠着点 ■付瑞生 2009-08-20 48257178002CE175482576170035E3C7[B1-方小晶] 2 2009年08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