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芦”圈养一年 劣五类水变四类
今年杭州还将在4条河道上试点
本报讯 去年6月份,古新河做了一项试验。在体育场路西段至文晖路这段搭了竹筏,夏天种水葫芦,冬天种黑麦草用来净化水质,万一有行人落水,还能起到一个保护作用。试点进行了一年,效果还不错,试验段的水质从原来的劣五类改善为四类水质。
昨天上午9点多,杭州万向公园旁的古新河段,两侧河道各有一排两米来宽的竹筏,竹筏上系着一张大大的绿色网。几个绿化工人站在竹筏上,将一株株水葫芦固定在网格上。
市区河道监管中心副主任蔡国强介绍,整个古新河的试验河段共有1047米,规模差不多有2200平方米。水葫芦和黑麦草种下后,可以吸收水体中的富营养盐,还能削减水体中的氮磷负荷。
“就拿现在种下的这批水葫芦来说,它的吸附能力可大着呢。省农科院做过检测,我们去年种植的这片2200平方米水葫芦共带走了253吨污泥。”
蔡主任拿起一株根系只有四五厘米的水葫芦比划了一下,等到12月份收割后,每株的根系都能长一倍,又粗又壮的。“我们称过重量,去年7月份那些水葫芦种下去的时候,每个平方只有5公斤重,等到12月份收割的时候,一个平方居然有115公斤重,可以想象,上面吸着多少污泥和富营养物质。”
据了解,今年杭州市城管办市区河道监管中心还打算在目前水质较差的东新河、长浜河、新开河以及南大河推广这种做法。
本报通讯员 高媛媛 本报记者 孙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