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 家长给老师送锦旗
其实老师最高兴的 是学生毕业多年后还记着他
什么是母校?套用华中科大校长“根叔”给的定义是“你可以一天骂它8遍,却不容许别人骂它的地方。”什么是好老师?杭州采荷中学的黄赛弘老师也给出了个定义“一个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没有地位,就看他的学生毕业后有没有想着老师。”
黄老师最近遇到一件事:她刚带出的初三班有个男孩今年中考不错,被杭四中分校录取,令她意料不到的是,男孩一家非常开心,妈妈特地写来感谢信,还送了一面“爱生如子”的锦旗给她,说是“孩子的成长让全家人带来难以想像的惊喜。”
在班主任黄老师眼里,男孩看上去很乖、不声不响但比较有个性。初中3年,男孩的成绩不稳定,特别是到了初二,男孩子的青春期到了,他开始叛逆了。发生在他身上的“糗事”比如作业交空本子、到处闲逛、玩电脑游戏等。他妈妈说,那时全家担心儿子连高中都考不上。黄老师跟这男孩谈了好多次,每次跟他说“老师相信你!”她还经常跟学生家长联系,跟家长一起努力。她的想法很简单,“成绩好坏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做的一切,就是希望他能早点成熟起来。”没想到,男孩果然争气。
但对于黄老师来说,最让她开心的是前两天的事:“有个学生,填高考志愿时,打电话给我,让我帮忙参考一下。”
这个学生叫张珮晗,黄老师是她读初中时的班主任。今年高考一结束,她就约了几个同学一起看望黄老师,成绩一公布,她就打电话给黄老师,请她帮忙参考志愿。
现在让张珮晗说一说黄老师的一些细节,她说不上来,但她一口咬定“在我所教过的老师中,最好的一个。一起去看望黄老师的有几个默默无闻的学生,担心黄老师不记得他们了,但黄老师一见面,马上叫出他们的名字。”
张珮晗印象最深的,大概是初三那年,她被保送时,被退了回来,学校每年那么多保送生,被退回来的比例很低。“我大哭了一场,爸妈担心我缓不过来,黄老师安慰我,说我有实力,参加中考也没问题。”一个月后,张珮晗坦然走上中考考场。
黄老师说,一个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没有地位,就看他的学生毕业后有没有想着老师。 本报通讯员 徐晶晶
本报记者 梁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