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 怎样的 水管工
本报评论员 董碧辉
在美国,水管工的收入比很多白领都要高。在澳大利亚,水管工每天能赚1500澳元,属于建筑业40万工人中最高工资的人员。拥有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的想移民澳大利亚,难度不小,要是你跟人家说会修水管,那就容易得多。可是这样的人才我们怎么能放呢,我们也迫切需要“水管工叔叔”。
杭州需要,宁波需要,台州也需要。
浙江各地水管纷纷爆裂,有何奥妙?原因自然是有的。大多是因为水管老化,不能与时俱进的缘故。
比如台州此次爆管的供水工程建于1995年,已经运行了15个年头,供水管竟然还是水泥材质,使用寿命有限。杭州西溪路管道年代更老,都“用了20年了”。管道用得久了,承受的压力比原先设计的大了,就会出问题,这是可以预见的,就如同车子开久了轮胎会爆、鞋子穿久了会露出脚趾一样。
既然如此,为什么就不能事先更换呢?更何况,出现这样大规模的水管爆裂事故之前,已经有了先例,已经有了征兆。杭州西溪路2个月前水管刚爆裂过,再往前看,杭州每年都发生好几起水管爆裂事故;台州水管爆管前就已漏水多时,20公里长的输水管线,就存在十几处漏水点。就算没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对这些细节、对一次又一次的提醒,怎么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
把一次一次的水管爆裂当成独立的事件来看待,而不知道举一反三,追根究底,缺乏主动精神,缺乏预防意识,那么只能让水管爆裂事件一次又一次地考验我们的应急危机处理能力。
我们实在需要“视力”和“听力”俱佳、动手能力和服务意识都强、能与时俱进与事俱进的“水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