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n0007版:宁波城事·帮办

文章导航

谁愿意和我学“唱新闻”

“唱新闻”传承人托本报招徒,要免费教授这项“非遗”艺术

  “一个人在台上唱太单调,如果有男女老少三五人,那就热闹了。”应振爱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唱新闻”的传承人,最近,他一直在琢磨一件事:改良“唱新闻”,让更多老百姓喜欢上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

  点子有了,人选却是问题。

  “唱新闻的人要会本地话,形象嗓音要佳,最好还有戏曲功底。”应振爱说,“如果有小孩子愿意学,更好。”

  “唱新闻”

  已申请浙江“非遗”

  “唱新闻”是流传在浙东的一种民间曲艺,它由唱朝报(官方新闻)演化而来,后来多以唱社会新闻为主。艺人演唱时,右手挟一根鼓杆,左手提一面小锣,膝盖上放一只小鼓,边敲击锣鼓。

  应振爱说,以前“唱新闻”的多是盲人,他们从左邻右舍听到社会新闻后,改编成曲子唱给村民听,以此谋生。唱的时候,围观的人少则一二十,多则上百。

  应振爱是北仑大碶街道人。他说,90年代后,“唱新闻”逐渐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并于2006年成功申请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的中老年人也很喜欢,我每次表演,台下的人鼓掌得厉害。”

  “唱新闻”

  传人想跟小品学

  2006年,已经67岁的应振爱拜了时年95岁高龄——“唱新闻”最后艺人——顾阿火为师。顾阿火于第二年去世后,他成了当地“唱新闻”的唯一传人。

  接手“唱新闻”后,应振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唱新闻”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怎样才能赢得现代人的喜爱?留意到周围人都喜欢看“小品”, 他寻思着要在保留“唱新闻”的道具和基本曲调基础上,学习“小品”分角色表演的方法。

  “一个人唱太单调了,如果男女老少三四个人一起登场表演,按角色分配唱段,男的由男的唱,小孩子由小孩子唱,那就热闹好听了。”应振爱相信,这样的“唱新闻”能得到更多市民的欢迎。

  再招几个弟子

  免费传授

  照着这个思路,应振爱尝试着创作了一首以“廉政建设”为主题的曲目,需要三人登台表演。可人选却是问题。应振爱说,“唱新闻”用的是宁波土话,传承人首先必须要会本地话,形象和嗓音要好,最好还有戏曲功底。

  今年,应振爱新招了一名传承人,几个月的训练后,这名弟子两次登台表演,效果都很好。

  “我还想再招三四个人。”应振爱说。他希望通过本报寻找合适的传承人。“如果小孩子愿意学,那更好,我们只传授,不收学费。”

  应振爱说,小孩子的加入会给“唱新闻”注入新鲜元素,相信“唱新闻”会因此增色不少。如果市民有意向,可以到大碶文化宫报名,来学一学“唱新闻”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

  本报通讯员 龚艺群

  本报记者 周皓亮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钱江晚报 宁波城事·帮办 n0007 谁愿意和我学“唱新闻” 2010-07-06 nw.D1000FFN_20100706_5-n0007 2 2010年07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