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7版:人文·文化

文章导航

一家书店的3小时=100本《独唱团》 一个报摊的30分钟=5本《独唱团》

文艺腔的独唱团“开唱”成功

  只闻楼梯响,不见人影来——这是韩寒主编的杂志《独唱团》在过去一年里给观者的印象。昨天,韩寒的靴子终于落地了,中午12点,《独唱团》在杭州各大书店上架。 

  昨天一早,记者走进文二路博库书城、庆春路购书中心等杭城各大书店。几个书店虽都已经亮出了《独唱团》的海报和易拉宝,可原定在上午9点到货的《独唱团》迟迟没有到货。中午12点,《独唱团》总算陆续到货,书一上架就遭到秒杀。而在网络书店,《独唱团》也不出意外地遭到了网友的围抢。

  销售火爆,《独唱团》的“首演”很成功

  “刚进的5本不到30分钟就被抢光了,现在正在紧急补货,打算再进20本。” 对于韩寒的魅力,最始料未及的可能就是龙翔桥附近一家书报摊的摊主魏先生,“从7月1日开始,问这本书的人就络绎不绝,应该有几百个了。今天来问的起码有50多个,只多不少。确实是低估了,早知道就多进几本了。”

  在庆春路购书中心,《独唱团》的海报贴在一楼楼梯转角最显眼的位置。在二楼“青春文学”区域,韩寒再次和郭敬明相遇,《合唱团》和《最小说》并列放在了第一排,书的后面还有一张印着韩寒头像的大海报,印着“2010.07.03全国首发——这个夏天,让我们一起聆听,韩寒独唱团”,十足吸引读者眼球。

  “我家里一直就订着《最小说》,韩寒的书看得不是很多,但是很好奇他编的杂志是什么样,今天就特地跑过来买一本。” 趁着暑假从湖北来杭州游玩的张同学一直惦记着今天是《独唱团》首发的日子,在游玩的间隙,他特地跑到书店里买。

  虽然《独唱团》所摆放的区域是“青春文学”,但是韩寒的读者群显然不局限在这个范围。40岁的顾先生一直是韩寒的粉丝,昨天他来这里一下子买了四本,“都是给单位的同事带的,听说他们在书报摊都买不到,就给他们带几本。”他对放在一旁的《最小说》没什么兴趣,“从来就没读过郭敬明的小说,韩寒的文笔犀利、辛辣,读起来很有快感。等了一年多时间,真是望眼欲穿。”

  庆春路购书中心助理经理尉倩也没想到《独唱团》能卖得这么快,“书店一共进了700本,三个多小时已经售出100多本,这个销售情况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期望。”尉倩说书店是照着《最小说》当年的首发量来预测《独唱团》的,“但是我们对韩寒更有信心,毕竟他的读者群比郭敬明更广。”至于把书放在“青春小说”的区域,而不是与其他杂志一起卖,也是看中韩寒和郭敬明一样的号召力,“他们都是80后的代表性作家,同样也主编一本杂志,放在一起卖更能吸引眼球。”

  内容文艺,韩寒这次放飞和平鸽

  由于《独唱团》过去一年里不断有面市传闻却又屡屡爽约,韩寒被网友戏称为“吴宇森”(喜欢放鸽子)。但从昨天面市的《独唱团》的内容上看,韩同学这次放飞的是一只“和平鸽”——内容果然如他所说的“很文艺”,韩寒博客里的一些犀利态度在杂志中并未体现。

  对此,韩寒自己倒是提前给读者打过预防针:“虽然作者们提供了非常优秀的文章,但它终究只是一本文艺读本,无论是从程序上还是从本质上,他都无法承载很多人对于改变现状,改善社会的期望……如果你抱着想看战争片的心态误看了一部文艺片,无论这部文艺片多好,你都会失望。”

  但强悍的作者阵容让这本文艺腔的《独唱团》保持了基本水准:创作型歌手周云蓬的《绿皮火车》、网络红人罗永浩的《秋菊男的故事》、主持界文化人蔡康永的《脏话到底脏在哪儿》,以及小资们喜欢的欧阳应霁、石康、艾未未、彭浩翔等都将自己的独家作业交给了韩老师。韩寒自己更是把自己的作品《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做成连载。在书的引言里,韩寒把做这本杂志的初衷也文艺地表达了一下:“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男性改变世界,女性改变男性的世界观。但总有一些世界观,是傻逼呵呵地矗在那里的……我们总是要怀有理想的。写作者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让作品不像现实那样到处遗憾,阅读者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用眼睛摸一摸自己的理想。世界是这样的现实,但我们都拥有处置自己的权利,愿这个东西化为蛀纸的时候,你还能回忆起自己当年冒险的旅程。”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 c0007 文艺腔的独唱团“开唱”成功 2010-07-07 nw.D1000FFN_20100707_2-c0007 2 2010年07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