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孩子画西湖讲梁祝:“你要知道那个女的就是爱那个男的呀”
“童画西湖” 很萌很诗意
本报通讯员 麻剑辉 本报记者 肖菁 本版摄影 董旭明
本报通讯员 麻剑辉
本报记者 肖菁
本版摄影 董旭明
近期,本报联手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西湖博物馆,举办“童画西湖”——杭州市少年儿童西湖绘画比赛活动。获奖作品将被西博馆永久收藏。(详见本报7月1日A4版)
昨天,杭州文新幼儿园毕业班的20个超级小画家被老师集中在活动室,做“命题作文”。
因为是当场作画,我和摄影记者都非常有兴趣地待在他们身旁。
“你这么空啊,帮我调颜料吧”
戴欣玥粉嘟嘟的脸有点当年小金铭的模样。人家用油画棒,她拿毛笔。
我看的时候,她正在画纸右侧边缘涂抹黑色。
“你在画什么呀?”
“树呀,这你都不知道。”
过了会,歪歪脑袋见我还在看她画,“你这么空啊?要不就帮我调颜料吧?”
她递来一个小纸杯,一支绿颜料。“接下来我要用深绿色画树叶,你帮我调一点,水少加点哦。”“颜料也少挤一点,很贵的。”
等我调好递过去,她看了一眼就退了回来,“你水也加太少了吧”。
小姑娘还是有点大师范儿的,拿起笔来像模像样,“妈妈教的,妈妈是儿童摄影画小孩子的”。估计是化妆师。
她作画的时间最长,等我一圈转回来,她刚刚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叠了N个小纸船,粘在图画上。
梁祝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
林清源的画很复杂,用到的元素很多,远远超出了画笔。
画面构图精巧,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是一面湖水一带桥,飞着两只凤凰。下面贴着三张小图片,分别是“梁祝”“济公”和“白蛇传”。
我决定考考她“梁祝”。
“这是讲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小姑娘的开头叫人震撼,千年爱情绝唱,被她如此举重若轻地道来,倒有点后现代的味道。
令人佩服,孩子的讲述与传说基本吻合,“有个女的女扮男装到杭州来上学”、“我家还有个小九妹”……故事说到高潮处,“那个女的爸爸给她另外介绍了一个对象,但是她不愿意,”“你要知道那个女的就是爱那个男的呀!”
一个多少人长大后就再也说不出口拿不起放不下的“爱”字,在大班的孩子口中,如此直白而纯粹。伴以眉头微蹙,双手一摊,“后来,那个男的就得了一种病,变成了蝴蝶……”
“你难道不知道肯德基宅急送吗”
很少有男孩子那么细心,画那么久,闫宇辰的画是一幅情景剧。“里西湖,上个星期我刚去过”。
自上而下,宝石山,保俶塔,有人在登山,有人在打拳。
北山路,有公交车(还特意标明是27路)、小轿车,最前面还有一辆红色的自行车。
“为什么自行车是红色的,骑车的人也是红色的?”
“你难道不知道肯德基宅急送吗?”孩子总是让我们如此汗颜。
接下来另一位大人的问题:“咦,这个小房子,里头有人,外头也有人,是公共厕所吗”?
小男孩简直有点愤怒了:“这是买票坐船啊”。
接下来,杨柳断桥,基本上是孩子们永恒的主题。
这样的想像,大人好像都没有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精灵,他们的心就跟水晶一样透明。大人与孩子对话,落败的总是大人。
“你画了那么多女孩,都穿着抹胸啊?”
邵佶婧说;“她们都是公主,在断桥上举行盛大的舞会呢”。
麻欣然笔下的三潭映月是橘红色,水中的倒影是玫瑰红。
这样的想像,等我们长大好像都没有了。
郑海波在文新幼儿园做了十年老师。她说,十年前家长总是教育孩子“你画得跟老师像不像啊”;现在孩子学会了挑战老师,“郑老师,要不我教你下围棋吧”。
以前幼儿园的孩子毕业都是懵懵懂懂欢欢喜喜,现在孩子和老师都多了点伤感和不舍。大家一起唱起“时间时间像飞鸟……”
当我们感叹时间的时候,就预示了成长。
而那一面湖水,等到长大了走远了,才会明白,它在我们生命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