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杭州新闻·西湖边

文章导航

大班孩子画西湖讲梁祝:“你要知道那个女的就是爱那个男的呀”

“童画西湖” 很萌很诗意

  本报通讯员 麻剑辉

  本报记者 肖菁

  本版摄影 董旭明

  近期,本报联手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西湖博物馆,举办“童画西湖”——杭州市少年儿童西湖绘画比赛活动。获奖作品将被西博馆永久收藏。(详见本报7月1日A4版)

  昨天,杭州文新幼儿园毕业班的20个超级小画家被老师集中在活动室,做“命题作文”。

  因为是当场作画,我和摄影记者都非常有兴趣地待在他们身旁。

  “你这么空啊,帮我调颜料吧”

  戴欣玥粉嘟嘟的脸有点当年小金铭的模样。人家用油画棒,她拿毛笔。

  我看的时候,她正在画纸右侧边缘涂抹黑色。

  “你在画什么呀?”

  “树呀,这你都不知道。”

  过了会,歪歪脑袋见我还在看她画,“你这么空啊?要不就帮我调颜料吧?”

  她递来一个小纸杯,一支绿颜料。“接下来我要用深绿色画树叶,你帮我调一点,水少加点哦。”“颜料也少挤一点,很贵的。”

  等我调好递过去,她看了一眼就退了回来,“你水也加太少了吧”。

  小姑娘还是有点大师范儿的,拿起笔来像模像样,“妈妈教的,妈妈是儿童摄影画小孩子的”。估计是化妆师。

  她作画的时间最长,等我一圈转回来,她刚刚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叠了N个小纸船,粘在图画上。

  梁祝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

  林清源的画很复杂,用到的元素很多,远远超出了画笔。

  画面构图精巧,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是一面湖水一带桥,飞着两只凤凰。下面贴着三张小图片,分别是“梁祝”“济公”和“白蛇传”。

  我决定考考她“梁祝”。

  “这是讲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小姑娘的开头叫人震撼,千年爱情绝唱,被她如此举重若轻地道来,倒有点后现代的味道。

  令人佩服,孩子的讲述与传说基本吻合,“有个女的女扮男装到杭州来上学”、“我家还有个小九妹”……故事说到高潮处,“那个女的爸爸给她另外介绍了一个对象,但是她不愿意,”“你要知道那个女的就是爱那个男的呀!”

  一个多少人长大后就再也说不出口拿不起放不下的“爱”字,在大班的孩子口中,如此直白而纯粹。伴以眉头微蹙,双手一摊,“后来,那个男的就得了一种病,变成了蝴蝶……”

  “你难道不知道肯德基宅急送吗”

  很少有男孩子那么细心,画那么久,闫宇辰的画是一幅情景剧。“里西湖,上个星期我刚去过”。

  自上而下,宝石山,保俶塔,有人在登山,有人在打拳。

  北山路,有公交车(还特意标明是27路)、小轿车,最前面还有一辆红色的自行车。

  “为什么自行车是红色的,骑车的人也是红色的?”

  “你难道不知道肯德基宅急送吗?”孩子总是让我们如此汗颜。

  接下来另一位大人的问题:“咦,这个小房子,里头有人,外头也有人,是公共厕所吗”?

  小男孩简直有点愤怒了:“这是买票坐船啊”。

  接下来,杨柳断桥,基本上是孩子们永恒的主题。

  这样的想像,大人好像都没有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精灵,他们的心就跟水晶一样透明。大人与孩子对话,落败的总是大人。

  “你画了那么多女孩,都穿着抹胸啊?”

  邵佶婧说;“她们都是公主,在断桥上举行盛大的舞会呢”。

  麻欣然笔下的三潭映月是橘红色,水中的倒影是玫瑰红。

  这样的想像,等我们长大好像都没有了。

  郑海波在文新幼儿园做了十年老师。她说,十年前家长总是教育孩子“你画得跟老师像不像啊”;现在孩子学会了挑战老师,“郑老师,要不我教你下围棋吧”。

  以前幼儿园的孩子毕业都是懵懵懂懂欢欢喜喜,现在孩子和老师都多了点伤感和不舍。大家一起唱起“时间时间像飞鸟……”

  当我们感叹时间的时候,就预示了成长。

  而那一面湖水,等到长大了走远了,才会明白,它在我们生命中的位置。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西湖边 a0006 “童画西湖” 很萌很诗意 2010-07-07 nw.D1000FFN_20100707_3-a0006 2 2010年07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