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元生活费 31名高中生六天生存体验
姜山中学组织学生进行暑期生存训练 执着加热情,第一天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工作
本报通讯员 陈锡江 本报见习记者 倪王镇
一天花销5元,这对许多都市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买瓶饮料就要3元,坐个公交车来回就要4元,吃餐饭起码就是5元。一天只有5元,让人如何生存?
昨天,宁波姜山中学的31名高一学生在鄞州区东吴镇开始了他们为期六天的生存训练,除去上交的2元住宿费外,剩给每位学生的仅仅只剩下3元。
理发店洗头工、超市理货员、幼儿园助教、服装厂剪线头、清洁工、外卖员……为了生计,喊着“生存、生存、生存”的口号,同学们走上街头,寻找自己的“生存来源”。
被拒5次 终于在理发店找到工作
昨天上午,记者见到王琦玮和他的两个同伴时,他们正在一家理发店内打扫卫生。上午时分理发店内空无一人,老板告诉记者,一般客人都要到下午或者傍晚才来。
扫地、拖地、擦桌子、擦镜子、整理柜子上的摆放设备,三个人的动作非常麻利,然而当记者询问平时在家里是否也会打扫卫生时,三人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
三人中,徐雯和陈蓥很顺利就找到了工作,而王琦玮则是被人拒绝了五次后才找到了这份工作。“他不肯亮出自己的身份,也没向老板告知我们的生存训练计划,只想靠自己找到工作。”徐雯说。
空闲时间里,三人互相聊着生存计划,想着能不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到了中午11点,店内终于来了第一位客人,三个人迫不及待地迎上前去,当得知客人是来干洗后,三个人为老板准备起了干洗用具,帮客人披上了干净的毛巾。
在老板的一番指导后,三人轮番上阵为客人洗头。在干洗过程中,徐雯和陈蓥很快掌握到了要领,王琦玮则费了好大的劲,还发出了抱怨声。不过抱怨归抱怨,最终他还是完成了人生第一次为客人洗头的经历。
洗完头后,他又拿起扫把开始打扫店内的卫生。“拿了钱就要为老板干好活。”他说。
“干洗一个头给2元提成,水洗给1元提成,中饭晚饭我会包他们,对于他们的生存训练,我非常支持。”已经在东吴镇经营理发行业4年的张老板说。
热情相助客人 打动超市老板
“阿姨我帮你搬米吧。”昨天,在东吴镇一家超市,陈贤丰帮一位顾客搬着一袋大米来到收银台结账,热情的程度让顾客好奇:“超市什么时候多了两位热情的理货员?”
超市张老板告诉记者,5号下午,陈贤丰和张媛媛来到店内想找一份临工,但因为超市实在不缺人,老板就拒绝了两人的请求。但随后的一段小插曲,却让两人意外地收获了这份工作。
“当时有位老奶奶来买牛奶,但不知道挑选什么,正在犹豫不决时,我和陈贤丰给了老奶奶意见,老板正是看到了这一幕,才询问起了我们的情况,当他知道我是丽水人,又在参加生存训练时,就一口答应了请我们做临时工,每天给20元报酬,包我们两个的中餐晚餐。”张媛媛说。
超市张老板说:“我自己的女儿在老家也在参加这样的活动,很锻炼人,虽然店内不缺人,但看到他们那么热情,我决定帮一帮他们。”
主要为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生们是5号下午才到东吴镇,一共31个学生,基本都是成绩比较优秀、自理能力较强的学生。每组5人,有一个组是6人,每组都配备一个带队老师。”昨天,姜山中学团委书记戴晓勇说。
戴晓勇告诉记者,为了这次的生存训练,学校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寻找地方,在确定到东吴镇中学后,学校又和东吴镇政府、派出所、卫生院、城管中队、交警中队、各村委会协调好了各项工作,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在东吴镇最繁华的马路上,有超过10个以上的协警在不停巡逻,确保学生们的安全,每个队我们发了一部应急手机,这手机只能在最关键的时刻使用,并且使用的费用将从生存基金内扣除。”戴晓勇说。
谈起这次活动的意义,他说:“每天三元的生存基金是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生存下去,无论是找工作赚钱还是通过别的方法,只要能生存下去,就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当然,他也强调,活动除了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积累他们的生存体验外,一旦学生真的遇到困难,组织老师也会给予一定的帮助,而这些帮助老师们也会做下记录,从每对队的活动分数中扣除一定的分数。
昨天晚上,在结束一天的生存训练后,学生们统计起了自己一天内的收入和开支,并且开始写一天的生存日记。戴老师告诉大家,虽然找工作非常曲折,但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工作,顺利地度过了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