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是亲骂是爱,这是古训”:给孩子普法还是有难度的
本报讯 昨天上午,一群小朋友在杭州北山街道上保社区里猜“灯谜”。活动室挂满了千纸鹤,每个小朋友都在做题目,等待拿奖品,不同的是千纸鹤上挂的是法律小问题。
这是上保社区联合浙江一墨律师事务所举办的暑期青少年普法宣传月活动,昨天正式启动。
一些法律小常识,就像做游戏一样慢慢向孩子渗透。我们来看看孩子们童真的“法律一问一答”。
A 蒋一岚今年小学三年级,她觉得“老师体罚学生对不对”这个问题最好回答了,答得不假思索:“是对的呀。”“为什么呢?”“因为打是亲骂是爱,这是古训!”
律师就像知心姐姐,把她叫到一旁去教育了。
B 麻花辫姑娘詹甜是“普法小标兵”,她拿到的问题是“如果你被坏人绑架了怎么办?”
“打110叫警察叔叔。”
“如果没有电话怎么办?”
“大声喊救命。”
一连串的问题没有难倒这个机灵的小姑娘,律师加大了难度:“如果他把你关到一个封闭的房间里呢?”
“那就没办法啦。”
律师说,先保证自己安全,假装和绑匪合作,再找机会逃脱。
C “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十岁孩子把贵重东西送了人,可不可以要回”这道题着实难倒了在场的人,不仅是孩子,还有大人。律师给出的法律意义上的正确答案是可以拿回来,因为幼儿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们将贵重物品送人的行为没有法律效力。
但孩子们还是心存疑问,有个男孩子坚持,即便东西很贵重,但是他一旦送出,爸爸妈妈“会尊重我的意见”。
本报实习生 庄倩 本报记者 肖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