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j0008版:浙中城事·热线

文章导航

妈妈跑了,爸爸病了,家里停电一年多

16岁女孩独自撑起这个家

刚刚念完小学的她,希望能利用暑假“勤工俭学” 愿意向小雪娇提供帮助的读者,请拨打本报热线0579—89111111

  本报记者 叶涵 见习记者 朱琳 文/摄

  

  出租车司机孙师傅日前向本报《浙中城事》热线0579-89111111报料:在金华婺城区长山乡邵村有个16岁的女孩,住在一间破旧简陋的土坯房里,因为交不起电费,家里的电都被切断了。

  母亲在她6岁时就离家出走了,父亲之前一直靠养猪维持父女俩的生活,现在因精神病没钱治疗呆在家中。女孩很懂事,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很干净,也会帮忙做些家务。这样的家庭,社会应该帮帮他们。

  本报记者核实报道:7月25日下午5点半,孙师傅驱车带我们来到了女孩家。

  这是一座破旧的五间土坯房,屋前杂草丛生。走进屋内,空气一下变得潮湿闷热,一股异样的气味扑面而来。正屋里,除了几张捡回来的破旧沙发,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父亲身染重病

  家里没米没电

  女孩名叫陈雪娇。记者到她家的时候,家中只有父亲陈绍怡一人。他头发稀疏,嘴唇发紫,生活的贫困,使得49岁的他看上去足有60岁。

  “家里连米都吃不起,我已经饿了三天三夜。怕女儿跟着我挨饿,我让她暂时去表姑家借住一段时间。” 陈绍怡还说,因为交不起电费,家中已经断电一年多了。

  3个月前,陈绍怡突然染上了重病,整日神情恍惚,四肢无力,几乎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由于家里没钱,得病后,陈绍怡只到乡里的医院看过一次,医生说,他的“肝已经很硬了”。

  自从10年前老婆离家出走后,陈绍怡一直靠养猪勉强维持父女俩的生活。因为生病,陈家彻底断了经济来源,目前仅靠政府提供的低保金过日子。

  就在记者和陈绍怡交谈时,邻居黄大妈送来了五斤大米。她告诉记者,老陈“精神上也有些问题”。

  “村里断了陈家的电,不仅仅是因为他家交不起电费,最主要是他精神有问题。”黄大妈说,“他经常私拉电线。家里屋顶上、地上都是电线,一被碰到,隔壁邻居家就跳闸。不得已,村里才断了他家的电。”

  

  女孩面临辍学

  梦想成为画家

  因为没有见到雪娇,26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陈家。

  雪娇接到了通知,已经早早回到家中。她身材娇小,不到1.60米的个头,上身穿着红色T恤,下身是蓝色牛仔裤,整个人显得白净、秀气。

  雪娇带着记者来到了她的房间。与隔壁凌乱的房间相比,她的房间整理得十分干净。在她的床头,贴着母亲的照片、毛笔字和漫画。

  我问她,想不想妈妈?她低下头,喃喃地说:“想,但是妈妈可能已经忘记我了。”

  雪娇的床边,还停放着一辆簇新的红色捷安特自行车,自行车下面垫着两块方砖。“这辆自行车是今年5月一位志愿者送的,是我最宝贝的东西。”雪娇说,“每次下雨的时候,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为了防止车轮上锈,我就用砖块给垫上。”

  今年7月,雪娇刚刚从长山乡中心小学毕业——由于家庭的原因,她10岁才开始读书。她很老实地告诉我:“我的成绩是中游,因为家里没电,我上课时每天都是在学校做完作业才回家的,但我一回家,就不能看书了,可能影响了学习吧。”

  小学毕业后,父亲对雪娇说,别读书了,出去赚钱去。但她并不想离开学校:“我还想继续读初中。”

  雪娇告诉我,她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因为画画的时候,我感觉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由我来创造的,我让画里的人微笑就微笑,跳舞就跳舞。我想,画画应该能够给人带来快乐。”

  她的生活

  你无法想像

  采访完这个坚强的女孩后,我决定在雪娇家住下,看看父女俩的夜晚是怎么度过的。

  

  傍晚5点 雪娇父女俩开始准备晚饭。雪娇在屋外采摘南瓜、苋菜,清炒南瓜和苋菜便是父女俩的晚餐。

  因为买不起米,父女俩只有在邻居送米来的时候才有饭吃,但从不会主动去要。假如邻居送的米吃完了,他们就会没有饭吃。

  

  晚上7点 天色逐渐变黑,陈家因为没有一支蜡烛,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由于屋内蚊虫飞舞,雪娇怕我受不了,提议到村头的桥上走走。

  当经过村里的健身区时,她停住了脚步,一个人做起了运动。雪娇告诉我,由于晚上家里没有电,除了桥头,这里是她打发时间的另一个地方。

  

  晚上8点 我们折返回雪娇家中。外面凉风习习,屋内却进不来一丝风。陈绍怡已经早早睡下,雪娇拿出了一个小收音机,躺在床上听起了流行音乐。这小小的收音机,是她在漫漫长夜里惟一的娱乐。

  

  晚上8点20分 邻居金大伯送来了一根蜡烛,雪娇小心地将它点燃。她告诉我,为了这一丝光亮,家里发生了两次火灾。一次,爸爸在房间里烧柴火当蜡烛,结果火苗“嗖”地窜上来,邻居帮忙扑灭了。另外一次,蜡烛放在床头,烛油滴到了衣服上,引起了火花。幸亏引爆了打火机,不然父女俩可能就被烧死了。

  

  晚上9点 没有灯、没有任何娱乐工具,蚊子“嗡嗡”地在耳边飞舞,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每一分钟都那么漫长。由于雪娇家里没有专门的卫生间,马桶放在卧室里,一股难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直让我喘不过气来。

  

  晚上9点半  我终于受不了闷热、异味、蚊虫的“夹击”,夺门而逃,寄宿在雪娇的邻居家里。

  

  第二天早上6点  雪娇和父亲起床,雪娇将前一天的剩饭熬成了稀饭,首先给爸爸盛了一碗,父女俩一言不发地将白粥喝完。

  

  本报见习记者 朱琳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钱江晚报 浙中城事·热线 j0008 16岁女孩独自撑起这个家 2010-07-28 nw.D1000FFN_20100728_2-j0008 2 2010年07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