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个国家驻华使节组成的外交团共话港口发展
盼:宁波港要培养大气和贵气
本报记者 邵巧宏 周文丹 段琼蕾 CFP供图
昨天晚上,第二届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盛大开幕。
围绕“港口、城市、文化”的话题,来自22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有关代表汇集北仑,共话港口的联合和发展。
各国的港口是如何发展的?它们和宁波港又有什么区别?各地的港口文化又是怎么样的?
昨天,本报记者全程跟随外交团,对此进行专访。
刑军博士是此次外交使团的领队。从外交使团抵达北仑后,他是与团员交流最多的人。
他总结外交团官员们对宁波北仑的整体评价说:宁波港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有了一个现代化世界大港的规模,如果以这个速度再发展几十年,那么结果肯定是让人惊讶的。同时,官员们也说到了他们的希望,希望宁波港能在规模上快速发展后,还要逐渐培养自己的“贵”气——一种现代化、大气的贵族气质。
他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在网络方面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其实港口间也应当有个联网。比如以一个大港为终端,而其他的港口和大港之间逐步地形成一个网络,这对人类的繁衍发展是会起到重大的作用。”
“这一次,5大洲、22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来到北仑,他们的到来,不仅仅是个体的人的到来,更是他们所代表国家的港口文化的一次交流。”刑军说。
Clarles Sultana是来自马耳他的大使临时代办。他告诉记者:“马耳他拥有近2000年历史的港口,在航海、运输等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厚的底子。这次我来到宁波北仑,看到了我们国家港口的影子,同时我也想在港口的合作、发展、建设方面和北仑方面进行深一步的探讨。”
来自阿根廷的驻华大使Cesar Mayoral对宁波港从开始就能经济、文化并重表示了赞赏。“宁波港有着12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来让宁波港有了快速的发展,宁波港的发展还在腾飞阶段,这个时候,政府就能够考虑到港口文化的重要性,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