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老总陈莲琴:与琴结缘
占据意大利市场头把交椅的嘉德威是家杭州企业
本报记者 陈聿敏
本报记者 陈聿敏
8岁的“1900”在一个海浪汹涌的夜晚偷偷钻进了头等舱的大厅,坐上了那架他向往了很久的三角钢琴,小脚甚至够不到地板,如水般流畅动听的琴声从心灵、从指间、从稚嫩的小脸陶醉的表情中流泻而出。穿着睡衣,戴着睡帽,敷着面膜的头等舱客人们纷纷寻着琴声而来。
这是《海上钢琴师》中经典的一幕。这部经典影片导演是意大利人托纳托雷,他给观众编织了一个琴声悠扬的浪漫故事。
浪漫风流的意大利人没想到,若干年后,一家叫嘉德威的杭州企业把自己生产的钢琴漂洋过海销到了意大利,并占据了65%的市场。
“怎么藏得这么好!”在寻找嘉德威那一刻,记者为挖掘出这匹潜水级“黑马”而小小得意。
杭州江干区丁桥镇,两边都是工地,根据路牌转进一条只能允许两车通行的同协路,路面有点坑坑洼洼。转了一圈,才看到一块小小的指路牌——杭州嘉德威钢琴有限公司。沿着指示牌,小路上行驶了100多米,眼前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厂房。
厂房和行政楼在同一片楼区,走进这幢有点年份的行政楼,走到二楼台阶,耳边就传来“叮叮咚咚”的琴键敲击声,“这是工人在试音呢。”销售经理告诉记者。
在公司三楼的办公区,总经理陈莲琴刚出差回来,有些瘦弱的她,言谈行事却很豪爽。“3到5年内我要做国内第一。”她雄心勃勃地说出自己的目标。
出生温州,名字带琴,毕业于浙江大学国际贸易系的陈莲琴早就与钢琴有缘。
2001年,陈氏兄妹在生产钢琴领域还存在空白的杭州,投资3000万元建起了钢琴厂。“我们做了很多市场调查,最后得出结论,教育产业值得投资。而办教育离不开教学仪器,钢琴正好属于这一类。”虽然对于钢琴生产并不是很熟悉,但这位坚韧的女老总果断地从国外知名钢琴企业挖来了很多专家和技术工人,在2个多月的研制过程中,她每天都要和专家们商谈,听取意见。
第一台嘉德威钢琴终于在2002年诞生,“钢琴卖了2万多元。”陈莲琴喜滋滋地说,“放了个大炮仗”。
在钢琴调试车间,工人拿着工具在试每个键的音色,与其他企业车间隆隆地机器声不同,这里的工作似乎都变得高雅了。
别小看这简单的调试。“每一根弦都要调3次,而每一次调要隔一个星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主要就是为了音色的稳定性,所以哪怕公司接的订单再多,一台钢琴起码要2个月才能生产出来,并不能赶工赶出来。一架钢琴8000多个零件,都需要精确,才能演奏出最为优美动听的音色。
在厂房里数架已经进入最后调试的钢琴面板上,都摆放着一张工作单,记者拿起来看到最上面一行,有的写着“法国”,有的写着“俄罗斯”,有的则是“意大利”。“这些都是订好的货,上面就是出口国。”工人解释说。据了解,现在嘉德威的订单已经接到了明年,因为订单实在太多,原先陈列室堆得满满的展示钢琴,都被客户看中取走了。
舍得投入,陈莲琴还不吝在广告上砸钱。2002年,嘉德威钢琴的品牌形象广告首次在央视上亮相,当年它们已经拥有了100多个经销商;考虑开拓国外市场,2003年,她继续选择在CCTV4国际频道追加投入。多管齐下,靠着品质,嘉德威一举攻入了欧美市场。陈莲琴说:“现在我们在欧美市场市场占有率第一,在意大利市场占了65%。”
未来,陈莲琴依然有梦——打造全世界最美的钢琴生产企业。新厂区除了配备全世界最先进的钢琴生产设备,还将专门开辟钢琴博物馆和钢琴文化旅游基地。落成后,杭州市民既可饱耳福又可饱眼福。
名称:杭州嘉德威钢琴有限公司
控制人:陈莲琴
行业分类:文化创业产业
在公司的展示大厅,手指纤细的陈莲琴轻抚着一架胡桃木的立式钢琴,满是自豪,对她来说,这些钢琴都是有着生命和灵感的,会演奏出世界上最美丽的乐章。
曾在拥有近180年历史的著名手工制作钢琴品牌——奥地利“贝森朵夫”做了20年的总经理也被他们请来做顾问,这给嘉德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最贵的钢琴“海豚公主”定价是108万元。
2009年嘉德威营业收入:2亿元
未来三到五年企业营收目标: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