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龙游,触碰千年商业文明“基因”
专家学者论道“新龙商”腾飞之路
本报记者 黄晶晶
在沉寂了数百年之后,曾在明清时期与晋商、徽商等商帮角逐商业舞台的龙游商帮如今重新谋求腾飞之路。
近日,“中国·龙游商帮文化论坛”在龙游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龙商和徽商、闽商、豫商、江右商帮等研究专家学者聚首浙西小城,首次系统梳理了龙游商帮文化精神的形成脉络,解构龙游商帮千年商业文明的历史“基因”。
历史悠久的商帮精神为新龙商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但在继承这些精神之外,新龙商的突围应该聚焦在哪些地方,创业创新又能从商帮精神中找到什么样的原动力?众多面对转型和二次创业时心存迷茫的新龙商,渴望一一找到答案。
新龙商仍需“无远弗届”
“老龙商的最大特点就是富有拓荒精神,不惧艰辛。新龙商,要学什么?还是要学会走出去。”作为发现龙游商帮文化历史的“鼻祖”人物,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陈学文对台下坐着的新龙商如是说。
他表示,龙游商帮是中国西部开发的先驱,历史上从江苏、安徽、北京到云南甚至缅甸边陲,都有龙游商人的身影。而龙游商人将赚来的钱财纷纷流回家乡,才有了龙游和龙游商帮的富庶,“因此新龙商也要走出去创业,而不要偏安一隅。”
“龙商自古就是群体合作兴起,新龙商创业不能单打独斗,而是要抱团融入市场,找准特色定位,重建商帮的信任机制,转化无形的社会资本成为创业资本支持。”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吕政认为,龙游现有交通制约经济,新龙商需要向外发展,依托义乌等大市场,突破区域经济发展的掣肘。
商帮文化要“新枝”绽新芽
龙游商帮清末后的没落,缘于整个社会及时代的变迁。世界经济格局转变的大潮起落中,小农经济环境中勃兴的龙游商人,最终还是受制于传统观念和转型不及时,沉寂历史舞台。
“龙游商帮对于浙商来说可以算“乡下祖父”,抱残守缺、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是龙商衰落的根本。”谈到龙商的衰落时,浙商研究中心副主任杨轶清表示,诚信、敢为人先、吃苦耐劳等精神,都是老龙商留下来的文化营养和根基,新龙商更需要思考的是怎么给龙游商帮文化这棵“老树”插上“新枝”。
“嫁接的‘新枝’,就是现代产业、现代的管理、现代商业的理念等。”他建议新龙商投身新技术、环保、低碳的产业,继承传统商帮精神的同时,赶上现代商业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
作为温商的典型代表之一,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认为,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的正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更多是受传统的商业文明和精神影响。龙游商帮文化的历史比宁波商帮和温商都早很多,创新地继承商帮精神将是新龙商做企业的“核心资本”之一。
龙游发糕对比嘉兴粽子,比出不足比出机遇
“龙游企业在资本、规模、技术等方面已经相对劣势,但是生态、社会仍然十分协调和健康,因此不能简单复制和模仿其他区域商人群体的发展模式,一味求大、求产品市场占有率。”浙商研究中心主任吕福新认为经过中间数百年的沉寂,龙游的发展已经相对滞后,但这同时蕴藏了生态、社会上的“后发优势”。
他建议那些还在迷茫突围之路的新龙商,在保护的前提下深度而生态地开发当地资源,找到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独特个性和价值的产品,打好文化牌。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王曙光则提出了更具体的“创意经济”概念,搏来台下观众的掌声阵阵。
“嘉兴一个粽子能走遍全国,而龙游的发糕历史同样悠久,为什么不能让它走向中国高端糕点行列?”他认为龙游应当以当地的历史故事加纯土产特色,提升产品附加值;开发“返祖游”等富含历史和乡土情结的低碳旅游项目,吸引外地资金回归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