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5版:国际新闻·万象

文章导航

浙大城市学院访美学者张健康受邀拜访巴菲特

杭州老师美国会股神

  “未来是中国的时代”

  10月22日,作为一个刚到美国不久的访问学者,我得到了一个与巴菲特面对面交流、并与他共进午餐的机会。

  受在访学校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大学(简称UNO)的邀请,我参加了一个访问团,与UNO传播学院院长JEREMY教授一行拜访巴菲特。

  当天10点整,我们准时来到奥马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总部会议室。

  上午有近3小时的问答式交流(要求着深色西装出席,不能录音和拍照),提问主要集中在美国个体或家庭等微观层面,我觉得这也体现了文化的差异。很多问题让我印象深刻,比如“我将是家族里面第一个大学毕业生,你认为我应该如何为家人的成功做些事情”;“你的《雪球》一书让我想起你对卡耐基的《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的评价,这是你读过的最具影响力的书吗”等等。

  巴菲特表达自己的观点很有特色,充满智慧。他可以从很小的一件事情讲起,由点及面,继而滔滔不绝。谈话中,他多次提到了中国,譬如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美贸易、人民币升值、能源、环保等,他把很多问题放置在“中国影响”的话语下进行阐述,并且对中国的发展非常看好。他表示,未来的时代是中国的时代,提醒美国年轻一代积极把握中国机会。

  与巴菲特共进午餐

  巴菲特的机智幽默使3个小时的交流变得很短暂。交流会后是午餐招待,巴菲特先生也亲自参加。以前认识到的巴菲特是股神,后来是大慈善家。现在我与他如此之近,在人群中,他就是一个和蔼可亲的普通老人,一点没有大富翁的架子。

  午餐是一份牛排大餐。我努力吃完了牛排,其他副点心实在不能对付了,只得放弃。巴菲特把自己的那份吃个精光,而且在有很多打扰的情况下比我吃得快,不得不佩服美国人的胃口。

  午餐后,我又逮到机会与巴菲特做了简单交流,除了简单的问候之外,我告诉巴菲特:感谢您上个月去中国推广慈善事业。我说,中国的富人和企业需要像您和你的企业一样承担更加多元化的社会责任。巴菲特听了很高兴。

  接着,巴菲特问我将来是在美国发展还是回中国。我回答他说,当然是回国发展。我告诉巴菲特,现在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总体倾向尽快学成回国寻找发展机会,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很多机会和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在美国基本上还是廉价的打工者,也很难进入主流社会。巴菲特对此表示赞同,并且和我拍照。

  巴菲特的热情亲切、智慧幽默、精力充沛,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本报记者 徐晓红 整理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钱江晚报 国际新闻·万象 c0005 杭州老师美国会股神 2010-11-03 nw.D1000FFN_20101103_5-c0005 2 2010年11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