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不准的电子秤,让兰溪这家肉联厂的老板亏大了
卖一头猪要“白送”一只蹄髈
一年损失了20万元,现在正和生产厂家谈赔偿
本报见习记者 张苗
消费者买东西担心短斤缺两,但兰溪的肉联厂老板邵先生郁闷的是,每次卖肉他都“白送”了不少,一头猪要少称3.5到4公斤。这都是电子秤惹的祸,一年来造成的损失有20多万元。
每次少称七八斤肉,一年损失20万元
邵先生的肉联厂在兰溪,去年11月,他从金华某衡具公司买了一台电子秤,一年来一直用它称肉卖给当地及外地的猪肉经销商。
“前几天才发现这个秤是不准的,每次都少称了。一头一百多斤的猪,要少称3.5到4公斤,相当于白送一只蹄髈。我算了算,一年里面我要损失20万元,亏的都是辛苦钱啊。”邵先生很郁闷。
邵先生说,因为电子秤的精度不准,使得他每次卖给经销商的猪肉都要多几斤,再加上今年猪肉价格比去年涨了30%左右,日积月累,这台不准的秤让他损失惨重。
邵先生买的电子秤学名叫做屠场轨道秤,每只去头、去腿、去内脏的猪白条(猪胴体)都要在秤上称。“金华的猪肉供应商一般都用这种轨道秤。”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屠场轨道秤安装在悬挂轨道上,主要由秤体、传感器、接线盒、称重显示器等组成,售价从4000元到3万元不等。
“每只猪白条都由人工推送到显示器附近的秤体处,最多2秒钟,液晶显示器上就能显示出猪白条的重量。”
“我找电子秤的厂方索赔,他们只说赔我一台秤,再把当时买秤的钱退给我,这哪比得上我亏的钱?”邵先生有些愤愤不平。
校对不准、操作不当都会影响秤的精度
邵先生和衡具公司还在协商最后的赔偿问题,但是双方对损失的评估方法还没有达成统一意见。
“具体情况等我们协商完之后再说吧。”因为担心媒体介入会影响到双方的协商进程,邵先生不愿意更多地透露。
邵先生的情况并非个案。兰溪市最大的猪肉供应商——浙江达利食品有限公司也碰到过因为秤不准造成损失的事情。
该公司工程设备部主任余苏良告诉记者,当时公司买了两台电子秤, “当时刚买进来,我们的员工还不会校对,导致秤不是很准。”余苏良说,每头60至70公斤的猪,用没校对准的秤量出来会多半斤到一斤。
“电子秤不准,我觉得可能是校对问题,只要平时校对频率高一点,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余苏良告诉记者,公司规定每月由专业人员校对电子秤。
一家衡器公司的业务部经理雷大成也说,虽然重量都是由电子感应即时显示,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再精确的轨道秤也会有误差,“比如推送过来的时候速度太快,猪白条还在晃动,工作人员就记录显示数字了,这个肯定是会有误差的。”
“但是每个轨道秤的供应商应该教会客户如何校对,如果一直用错误的校对方法,每次多称出去几斤,别说一年,再过个三五年都不一定有人提醒他。”雷大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