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d0003版:人文·晚潮

“一期一会”——

陪爷爷吴觉农参加茶博二十华诞庆祝活动的梦

  爷爷心急,天刚蒙蒙亮,就催我陪他去中国茶叶博物馆。他还穿着二十多年前的那身蓝制服,一双老布鞋,走起路来健步如飞。

  时间还早,展厅还没开,茶博馆的四周静悄悄的。爷爷问我:“这是谁设计的? 没有围墙,没有门,茶博与周围的茶山绿水浑然一体,真妙!” 我们顺着铺满了“茶”字的双香径一路西行,走过了鸿渐阁、嘉木园、玉川楼。太阳出来了,南面的五老峰上云气浮浮冉冉,红紫间之。薄雾之中,展翠桥上站着一高一矮的两个影子,爷爷认出了其中那位高的:“早呵,晚芳兄,你比我来得还早!”

  桥上的两个人转过身来,原来是庄晚芳先生和王旭烽老师。爷爷高兴地告诉旭烽,他正在读《南方有嘉木》,写得真生动,把古典小说的手法都用上了。爷爷说:“我刚读到1911年剪辫子那一段,引起了我的很多回忆。”

  当我们顺着溪水走回展览大厅时,遇到了在门口迎接客人的王馆长和郭丹英老师。我正要上前为爷爷介绍一下,爷爷却已走上去和他们打招呼了。他先对郭丹英说:“丹英小姐,你写的文章我每篇都读,好极了!你那篇《云南茶文化考察记略》我读了好几遍,好像我也跟着去了云南。”接着他又拱拱手对王馆长说:“全国所有的茶活动都有你们的参与,这里不仅是茶叶博物馆,而且在创造活的历史,起到了带动的作用,你们的工作做得太好了!”

  “爷爷你怎么会认识他们呢?” 我不解地问。

  “茶博馆的网站我常去。这里每一个人我都熟。”爷爷得意地说。

  站在馆内十几米长茶字的水幕前,爷爷要边上的一位年轻人给我和他照个像,我突然听到熟悉的声音:“觉农伯,我来, 我来!”原来是钱梁伯!他笑吟吟地走过来了,爷爷高兴地说:“梦得,你也来了!来, 一起照。”

  在茶史馆,我们碰到了宋少祥和程启坤先生。 程老师问:“吴老,我们有二十年没见了吧?”爷爷说:“不止了,二十多年了! 1987年4月在北京,我还记得那份我们都签了名的茶博意见书,那时真是纸上谈兵,想不到二十多年后,我能来这样一座世界一流的茶博馆看看 !你们也为茶博做了很多事情,我都听说了。第一年开馆,夏天酷热,少祥同志在几天内就为茶博装上了空调机,效率之高,我听了真吃惊,真佩服。”

  我们从展厅出来的时候,发现涵秋池里的荷花盛开。四月里怎么就有荷花了?走近一看, 原来是天上的彩霞落在了池中。茶博罗晓莹老师正坐在池边画一张林园设计,爷爷笑着对她说,“我年轻上学时,喜欢去九溪十八涧:山泉、溪流、瀑布,想不到你们为茶博设计了一条小九溪。茶博的灵性全在这条从西到东的水上了。精采!”

  钱伯伯要拉着爷爷去玉川楼看赋诗比赛,他说爷爷的好友王泽农、庄任、戴盟、钱时霖、刘河洲和许多茶人诗人都在那里。

  时间在会友的欢乐之中走得真快。夕阳西下时,茶博的庆祝活动结束了 。展厅前好像只剩下钱伯伯、爷爷和我了。可爷爷还是依依不舍地东看西看,钱伯伯对爷爷说:“觉农伯,我们要上车了,这是最后一班。”

  爷爷没有理会,却对他说:“梦得啊,我有一个想法,我和你到茶博来做研究好不好?把中国近现代的茶史好好梳理一遍, 我们几个老朋友手头存的那些旧书报、旧札记、笔记,虽然不值钱,却有丰富的内容,整理出来交给茶博,也是蛮有意义的……”

  说着,他和钱梁伯迈进了涵秋池,我这才看清池中的彩霞原来是一部彩车,他们刚一坐稳,彩车就飞起来了,风驰电掣地向着夕阳奔去,很快消失在绚丽的云海之中了 ……


钱江晚报 人文·晚潮 d0003 “一期一会”—— 2011-04-13 nw.D1000FFN_20110413_5-d0003 2 2011年04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