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d0004版:人文·文化

《被误读的中国军力》今日上架

本周日下午,军迷交流会等你来畅谈

  密林中突然白烟升腾,弹道导弹刺破苍穹,重返大气层后,扎向超级航母甲板,使其折戟沉沙;静谧太空中,神舟飞船释放出一颗卫星,轻巧变轨,飞到一颗间谍卫星边,一“巴掌”把它“扇瞎”;F-22隐形战斗机被地面长波雷达逮个正着,10多枚远程防空导弹腾空而起……

  国外媒体生动描绘的这一幅幅图景,曾让年轻的中国军事迷兴奋不已。不过,今天起在各大书店上架的红旗出版社新书《被误读的中国军力》,就是要告诉读者——这些很有可能是误读!

身家数亿的军事迷

打“飞的”追看新式战斗机

  当著名作家麦家从红旗出版社总编辑鲁强手中拿到《被误读的中国军力》这本书时,脱口而出:“就冲着这个题目,会是一本热销书。”

  麦家并非军事专家,让他做出这个判断的,是因为这是一个全民国防热情高涨的时代。

  一批批的海军舰艇远赴亚丁湾反海盗,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大阅兵展示的海陆空军阵,让人自豪不已;第四代战斗机歼-20首飞消息传出,数千军迷赶赴成都机场当“爬墙党”,甚至有身家数亿的郑州富豪专程打“飞的”赶来;而第一艘航母的消息,更让网友自发展开“中国航母想象图绘画大赛”。

  中国人为何这么关心军事?《被误读的中国军力》作者郑文浩这样回答美国驻华使馆海军副官汉德森:“因为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不断遭受侵略的历史。所以我们关心国防事业。”

  同时,官方对于国防的姿态也日趋开放。前年,国防部长梁光烈就公开表态“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今年7月2日,央视四套《今日关注》再次播出航母专题,主持人鲁健的提问非常直接,而且有“中国的‘瓦良格’号航母”的措辞。

中国军力为何被误读

军迷交流会等你发言

  对于国人而言,经常可以通过网络看到有关中国军力的各种报道,“揭秘”中国新型武器。然而,哪些是靠谱的,哪些是毫无根据的捕风捉影,着实让人心里没底。

  新华社资深记者郑文浩以近十年亲临一线的采访经历,用图文让最广泛的人群理解中国军力被误读的种种现象,以及背后绝非偶然、单纯的动因。

  《被误读的中国军力》出炉并不容易,前后审稿长达一年多,期间有北京某出版社的两本军事题材新书未能过审,红旗出版社总编辑鲁强承认曾一度丧失信心。

  本书的首印量达8万册,在同类书籍中,可谓“天量”。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听说此书要面世的消息后,都希望在手机平台进行首发。

  本周日13:00,围绕《被误读的中国军力》,有一场特别的军迷交流会在等待你,地点位于浙江日报新大楼18楼会议室。资深军事专家迟延年将与军迷们畅谈中国军力发展与国际战略。感兴趣的读者,从今天上午9时起,拨打电话0571-85311182报名,报名截至7月9日中午12点,20个名额先到先得。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 d0004 《被误读的中国军力》今日上架 2011-07-08 钱江晚报2011-07-0800008;钱江晚报2011-07-0800010;钱江晚报2011-07-0800011 2 2011年07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