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d0004版:人文·文化

首届类型文学双年奖座谈
评委激辩“终身成就奖”

首届类型文学双年奖座谈

评委激辩“终身成就奖”

  本报讯 国内首个类型文学大奖“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自今年2月启动名家双月推荐榜以来,已经有78部优秀类型小说陆续登榜。亦舒、张大春、刘慈欣、麦家、沧月、匪我思存、刘心武、蔡骏、何马、曹昇等华语类型小说和网络文学的名家新作,构成了2011年争夺华语类型文学桂冠的豪华阵容。

  昨日,主办方邀请10几位资深推荐评委在杭“论剑品书”,总结三期榜单的特点、经验,现状和发展,为当下华语原创类型文学号脉。

  评论家、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概括说,“类型文学”是这些年从网络到市场逐渐流行起来的,它其实就是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写作的另一说法,是把通俗文学作品在文化背景、题材类别上进行细分,使之具有一定模式化的风格与风貌,以满足不同爱好与兴趣的读者。结合现有的作品类型与流行提法,它大体可以归为官场\职场、架空\穿越、武侠\仙侠、玄幻\科幻、神秘\灵异、惊悚\悬疑、游戏\竞技、军事\谍战、都市\情爱与青春\成长十大门类。

  组委会副秘书长夏烈对“言情师太”亦舒的近作《禁足》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还提出了是否可以在类型文学双年奖中增设一个“终身成就奖”。他说:“亦舒是最佳人选,而非其中之一”。

  昨天的研讨会,将“是否应该设立终生成就奖,以树立类型小说的经典典范式作家”作为重要议题之一。

  组委会秘书长、评论家盛子潮表示,要结合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当代文学的传统与类型文学自身的发展脉络充分考虑,另外,目前仍有许多海外前辈一直致力于类型文学的创作,尤其是武侠和言情领域,所以设立之后的第一个终生成就奖给谁需要慎重考量。

  读者也通过网络渠道向组委会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推荐榜单的是名家,被推荐的作品通常也是出自类型文学名家之手,读者和类型文学的新手作者比较难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来。组委会是否能派生一个子品牌:类型文学双年奖新人奖。

  研讨会上,组委会宣布,“中国类型文学网”已正式开通,接下来将要走入高校,促使类型文学与草根创作者和阅读者面对面。 

 本报记者 王湛 实习生 周理瑶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 d0004 首届类型文学双年奖座谈
评委激辩“终身成就奖”
2011-07-08 2055774 2 2011年07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