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论体话剧《谁主沉浮》在京演出受热捧
改制以后,浙话从主旋律起步
本报讯 主旋律作品有没有市场?观众愿不愿意掏钱买票?一直以来,这都是个无解的命题,因为很多人提起“主旋律与市场”时,都会相视而笑。7月21日至23日,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创排的政论体话剧《谁主沉浮》在国家话剧院剧场连演3场,3场票房收入超10万元,在这个只认明星的话剧市场创造了一个奇迹。可见,主旋律话剧也是有市场的。
《谁主沉浮》的场景取自上海“一大”旧址,当时的毛泽东、邓恩铭、李达、张国焘……这些历史人物就在眼前,去掉了符号化的高高在上,他们年轻,血气方刚,为着理想而执着。就在这同一个舞台上,青年记者与这些老一辈革命家展开了对话。除了将历史与当下交错强化人们的震撼,该剧另一条主线便是展现当时与会的13位革命者的命运。你能读到毛泽东晚年的回首,还有李大钊、瞿秋白等一批共产党人慷慨就义的故事。
这部被誉为“舞台版《建党伟业》”的话剧《谁主沉浮》在北京演出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当剧中的人物一次次舍生忘死、矢志不渝地追求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时,当剧中“一大”代表的扮演者与上海新天地酒吧的现代年轻人一起舞蹈谢幕,观众情绪激荡起伏,掌声席卷全场。
原中央戏剧学院院长、著名戏剧艺术家徐晓钟看完演出后亲切地称浙话人为“亲爱的战友们”。他说:“《谁主沉浮》用现代的审美让历史与今天交织起来,站在历史的高度,深含哲理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给戏剧界上了一堂党课。”
北大副校长吴志攀看完演出特别激动,特地给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发来短信,说该剧一定会受到年轻人的喜欢,并邀请《谁主沉浮》剧组到北大演出,“因为党的一大代表中有五位是北大的师生,加上南陈北李都是北大教授,你们来北大,不仅是演出,还是回家”。
其实,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从剧本探讨到排练,一直参与其中。为剧中的某个细节,他特地赶到上海跟编剧探讨到凌晨3点。为了赢得更多的年轻人市场,在杭州首演前,杨建新还与10位大学生一起观看排练、讨论。
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龙告诉记者,《谁主沉浮》是浙话转企改制后推出的第一部大型话剧,是一部好看的作品,从作品的策划、创作、排练到演出的全过程,都坚持以市场化手段运作,这也是对改制后浙江话剧团的社会担当、艺术追求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最好检验。据不完全统计,首轮杭州5场演出票房达53万多元,加上这次的10万元,这部话剧自首演以来,票房收入达到63万。
本报记者 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