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8版:调查记者·反思

追求理想
还是接受现实

  排除困难、历经辛苦做出来的调查,却在付印那刻被撤下,甚至已经印好的报纸重新被打成纸浆,每个调查记者都有过这样的遭遇,不止一次,仍将继续。

  说起这样的事情,杨海鹏已经没有一丝火气,入行20年,辗转多个媒体,他经历过被撤稿、被怀疑、被出卖:“我能容忍所在单位因为自身安全的压力放弃我的稿子,但不能容忍利用我的工作与内幕关联方进行交易,更不能容忍出卖我的线人。”

  谁都不喜欢恐惧和失望,但做调查记者不仅要时时面对,更被外人误认为他们天生能够承受并化解这些负面情绪。多年前,因为线人被出卖,杨海鹏愤而离开那家在很多记者心目中如“神殿”一般的媒体。此后,他的选择有点自我放逐,在上海某市场报写写美食,写写软绵绵的特稿,据说也干得很开心。但最终他还是回到了调查记者的道路上,继续在矛盾的心情下作业。

  有同行指责杨海鹏“上海市侩”,他笑笑,说自己的职业操守就是“争取模范遵守《小学生守则》”,能做到的人都是“真英雄”,他只是争取能做到几条,在“利他”和“利己”之间寻求平衡,在工作中寻找快乐。无论杨海鹏是否“市侩”,但至少他在新闻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找到了一种自我平衡。

  按照张志安的说法,每个人身上都有悲悯之心,而常常身处矛盾焦点的调查记者们有一种强烈的集体悲情,进而陷入群体性焦虑。高对抗性的工作,职业声誉和实际生活间的冲突;了解到真相,却无力作为,由此造成的个人道德的压力;说出事实还不够,还要防备“后遗症”,防备关联方无休止的缠斗,阻挠正常工作……并不是每个调查记者都能长期承受这种焦虑。

  开始采访之前,我与几位资深调查记者闲谈、攀关系,希望能获得指导,他们多数已经离开市场化媒体,回归体制内。“累!”回忆曾经的调查生涯,几乎都是这个字,尽管对过往的报道津津乐道,尽管持续关注着那些仍在调查一线奋战的同行,但他们自己并不打算重回战场。

  或许正如一位资深调查记者说的:“我们并不缺乏新闻理想和追求,但我们缺少对新闻现实的认识。”一个优秀的调查记者,需要热血和理想的支撑,更需要理性、清醒地认识现实,否则他的职业路无法长久。


钱江晚报 调查记者·反思 c0008 追求理想
还是接受现实
2011-08-29 钱江晚报2011-08-2900011 2 2011年08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