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本地新闻·热线

昨日记者跟随杭州救助站工作人员,走近杭城流浪者

劝了一路,没有一人愿去救助站

  本报讯 老吴走了,这个消息通过网络再次引来许多人的关注。

  老吴是城市的边缘者,即使有简陋的落脚地,这个迟到又突然的冬天,他也没有熬过。那么那些无家可归,在桥下、公交车站蜷缩着的流浪汉,他们还好吗?

  昨天下午,记者跟随杭州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带着棉衣和食物,走近了流浪者。

  15:30 延安路龙翔桥门口

  魏树好&王志强:

  我们能养活自己,把日子过下去

  在龙翔桥公交站牌附近,坐着两位流浪者:河南人王志强,肌肉萎缩,安徽人魏树好,软骨症,两人在杭流浪多年。

  一人一个话筒,唱着歌,身旁放着一盒“胖大海”,面前放个铁盘,里面已有不少硬币和几张纸币。

  救助站生活保障科科长贾挺蹲下身,劝他们:“天太冷了,去救助站吧。”

  王志强关小音响,问:“道理我们都明白,可是,救助站能管我们一辈子吗?我们是卖艺,不是乞讨。”

  “如果影响到别人,我们可以关小音响,但是,救助站我们不会去。”魏树好说,他们凭着歌声赚钱,能养活自己,能熬过这个冬天,把日子过下去。临走前,他们欣然接过饼干,道了声“谢谢”。

  16:30 灵隐景区的停车场

  熟面孔老李:

  给我买张火车票,元旦我女儿结婚

  停车场的一角,一位乞讨老人看到我们来到,颤巍巍地走开。似乎只想留给我们一个背影。贾挺却径直走上去。老人赶紧用帽子将脸蒙起来。

  “别遮啦,老李。怎么,又回来啦?”贾挺俯下身,与偷偷露出一角的老人对视一笑。

  老李,张家界人,因为工伤,左腿残疾了20多年,妻子和他离婚,他靠乞讨供女儿把书读完。贾挺还记得,2009年,老李说想回家了,贾挺亲自将他送回老家。

  “腿不方便,做不了事赚不了钱,想想,还是回来吧。”老李摸着露在外的小腿,说着自己“继续流浪”的理由,“给我买张火车票吧,元旦我女儿结婚。”

  贾挺答应了,但临走前,却还是忍不住劝他,去救助站吧,天太冷了。

  老李挥挥手,“算啦,去了还得回来,不给你们添麻烦。” 本报通讯员 金婷婷 张迪

  本报记者 段罗君 刘栋

救助站的床,十床九空

  杭州市救助站位于西溪路870号。记者来到时,80多张床上只躺了六七个人。

  救助站副站长余小剑告诉我们,午饭后刚把15个人送上了回老家的车。管理站80多张床位的容量,平时基本都是空着的。愿意来救助站的多数是一些找不到工作又身无分文的青年。

  虽然救助站有能力加床,棉被、食物等物资都很充足,但就是没人愿意来。昨天一天下来,记者跟着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劝说了8位流浪者,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救助站。

  贾挺告诉记者,这很正常。他记得去年大雪天,望江门一流浪汉睡在地上,被子上盖了厚厚一层雪,可怎么劝,也不愿意去救助站。只撂下话,“喝了酒,不觉得冷。”

  和他们打的交道多了,贾挺很懂他们:救助站的宗旨也是“自愿救助”。如果对方不愿意来救助站,也不能强求。这些人有的习惯拣垃圾,每天都有十多元的“收入”。“有些流浪汉情愿挨饿受冻、露宿街头,也不愿意去救助站。实在冷得受不了,他们会到救助站门口,要一件棉衣,但不愿意再往前跨进一步。因为他们觉得那样不自由。”


钱江晚报 本地新闻·热线 a0002 劝了一路,没有一人愿去救助站 2011-12-03 2245591 2 2011年12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