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7版:全民阅读

白银的力量

  任何货币本身并没有使用价值,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发挥作用,即使是金银也不过多了饰品作用。可见,货币只是生产能力和制造能力的一种形式表达。在经济贸易发展以后,每个经济体都需要足够的货币来带动生产能力的流通和转移,否则,经济就会陷入萎缩以致衰退的境地。

  早期,由于中国银矿很少,白银没有成为流通货币,因此,司马迁的《史记》中连白银的字样也没有出现过。秦汉时期,人们多把黄金和铜钱作为主要流通货币,唐朝则一直以铜为流通货币。北宋沈括(1031-1095年)在熙宁十年(1077年)回答宋神宗关于市场流通货币不够的原因时,货币单位还是铜钱。

  而北宋给付辽、西夏、金等国战争赔款时,用的已是白银,可见,当时白银已是一种国与国之间的流通货币。因为,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白银要比绢方便携带。

  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朝廷结束了禁海政策,诏“准贩东西二洋”,引发东南沿海蓬勃的海上贸易,也打开了外国白银流入中国的闸门。中国物产丰富,独缺白银,自然视白银为奇货。而与中国贸易的另一方“均无他产”,却有丰富的白银蕴藏和储备,所以“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其中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中外双方在贸易中找到了契合点,中国丝绸、陶瓷、茶叶产品大批出口外销,换回了数量可观的外国白银。

  汹涌而来的外国白银,带动了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地的商品生产,江浙一些城镇出现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倚织为命”的机户,如濮院镇有所谓“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机业之家”,嘉兴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民可七千余家,不务耕绩”,从而使星罗棋布的经济发达市镇遍布江南地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因此滋生萌芽。今天伦敦大英博物馆展出的明代宣德(1426年-1435年)年间的瓷瓶,具有西方花型纹饰,正是当年英国商人定单生产的中国产品。

  正因为白银的大量流入,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朝廷允许江浙湖广等四省漕粮折银征收,称为金花银,并宣布放开“银禁”。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以后,官俸由粮食改为白银,国家税收全部折银,白银正式成为政府确认的硬通货。而粮食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大米每石为银5钱,崇祯四年(1631年)为银4两,以白银计算,每石大米收入增加了7倍,从而有力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而通过迅猛发展的海外贸易,不少商人积聚了雄厚的资本,形成了粤商、闽商、徽商、晋商、鲁商、陕商、江右、洞庭、龙游、宁波等商帮,对地方政治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钱江晚报 全民阅读 c0007 白银的力量 2012-02-05 钱江晚报2012-02-0500024 2 2012年02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