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9版:阅读

我所认识的
杨小青(节选)

  认识杨小青戏曲导演艺术的成就,我想至少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杨小青对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舞台艺术风格的创建。上世纪80年代末,积势10年之久的中国探索戏剧风潮正猛烈地冲击着越剧舞台。这一阶段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的创作,特别是《西厢记》和《陆游与唐婉》,奠定了这个剧团于上世纪90年代舞台艺术的基本风貌,并且也为她们今后的创作和演出树立了一种标识,一种审美,一种风范。

  二是杨小青对浙江省戏曲舞台艺术创作的提升。一出创新含量较高的原创剧目通常能带出一批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的互相给力,默契合作,逐渐形成了强有力的精英团队,而由于这个精英团队联合攀爬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各个门类的领军者,他们在一定的范围里带动并提升着那个门类的整体创作。真的难以想象,一位导演在她20年的生命经历和创作旅程里,以一种高效的工作和韧性的耕耘,整体地影响并提升了一个地域、多个剧种、数十家戏曲院团的艺术风格与创作路向。

  三是杨小青对戏曲“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贡献。杨小青通过她所导演的一系列戏曲作品,参与了传统戏曲现代化与城市化的时代探索,并以她一批具有说服力的优秀作品,推动了民族戏曲文化由“传统戏曲”向“现代戏曲”时代转型。

  我与杨小青导演虽然结交多年,惺惺相惜,但是真正的合作却只有一部《班昭》。合作之初,杨小青一方面表示了她喜爱这个剧本;另一方面她又深怀顾虑,我明白她主要的顾虑是恐怕自己不能超越已经驾轻就熟了的越剧风格。

  杨小青对昆剧《班昭》的越剧版改编,可以说是敬畏有加,小心翼翼。最终呈现为不失昆剧演出水准却又别于昆剧感动的越剧《班昭》。感动,恰是一出改编作品的新的增长点,也是不同剧种不同呈现的亮点所在,而这正是对一次新创作的整体褒扬。

  无论昆剧或越剧,杨小青都始终强调对剧种风格的“返朴归真”。今天,我正可以用这四个字来形容杨小青导演的作品和为人。倘与杨小青导演的一些著名剧目包括她的代表作《陆游与唐婉》、《西厢记》等作品相比,昆剧或越剧的《班昭》似乎少了一种开放与华美,却多了一份内敛与朴素,而这份独到的气质,正属于班昭,也属于今天的杨小青。


钱江晚报 阅读 c0009 我所认识的
杨小青(节选)
2012-09-02 钱江晚报2012-09-0200026 2 2012年09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