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9版:阅读

下篇 忘不掉的辉煌

  上世纪90年代,有莫言、阎连科、余秋雨、贾平凹等作家——他们以文学回归传统与乡村叙事。当时的繁荣,离不开其特别的文化环境。那个时代,作家有良好的媒体生存环境,作家的作品一旦被《收获》、《人民文学》等一些官方媒体发表,很容易受到瞩目。

  但是,如今,时代变了,这一代人已经难以适应当下的文化。

  在大众传播的冲击和创作多元化的样式之中,从上世纪90年代走来的一代作家仍旧沉浸于其辉煌的旧梦中,他们对当下的创作和创作者有源自内心的不屑。

  可以说,他们是被宠坏了的一代。当时,他们有官方的支持,在创作之外,只需开开研讨会就行。这也造成了他们的自闭,进而乐于沉浸在自我幻觉当中,不管当下更不敢直面现实。

  正因如此,他们的写作方式、语言风格、以及行文节奏,都陷于老套。

  即使如此,这一代人,在今天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陈年旧忆。拿最近的例子来说,就是中国人每年在这个时刻“爆发” 一次的诺奖情结。

  其实,中国作家得诺贝尔文学奖,并非没有可能,其中最大的障碍来自长期封闭的中国文化与全球性的文化之间的隔阂。正因如此,会很多人运用各种手段施加影响,希望获取对方的关注。然而,对于中国文学的评判和了解,需要很长的时间,绝非每年一次的“爆料”就能解决。

  所以,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这种诺奖邻近就冒出的各色传闻,本身就有意淫和自我想象的意味。

  国人对于诺贝尔文学奖,始终有一种买彩票的心理——说不定哪一天就得了。“哪一天就得了”——这也与买彩票的几率是一样的。

  中国曾经活跃的这波文学势力隐退,谁又能扛起当下的创作大旗?

  当下的中国文学主力,很难判断,因为它涉及好几个层面。如今,人们对文学的触及有了更广阔的渠道,不像以前只是翻翻文学杂志就可以。

  我们看到,在传统的主流本土杂志之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杂志,如民间的自发性出版,以及如郭敬明旗下的这类市场化运营的杂志。另外,还有浩如烟海的网络阅读。每一领域,他们的文学观念和评价的标准都不一样。

  就个人而言,我倾向鼓励自发性的民间出版,当然,这困难重重,但这可以让文学创作呈现更多的参照。同时,我希望80后90后作家能真正成为中国当下文学创作的主力,他们会带来新现象、以及新的经验和改变。

  但不可否认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那一代作家,他们经过80年代中期的酝酿之后,在上世纪90年代,以其创作形成了全新的文学格局:包括他们独立精神、世界眼光、以及汉语的新表达。虽然没有达到极致,但基本上确立了汉语文学的模式。即使文学走到今天,然而没有摆脱当时形成的大格局。比如,莫言、余华、格非、朱文的小说,北岛、多多、韩东、王小妮等人的诗歌。在他们以及其后继者,都在不断拓展着这样的文学格局和文学观念。


钱江晚报 阅读 c0009 下篇 忘不掉的辉煌 2012-09-09 钱江晚报2012-09-0900022 2 2012年09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