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j0003版:浙中城事·时政

文章导航

老外“代表”犀利发问
他们的建议已经有些义乌味道

  现场

老外“代表”犀利发问

他们的建议已经有些义乌味道

  按照惯例,每年义乌两会都会邀请一些外籍人士列席旁听,之后还要召开座谈会。受邀者大多在义乌多年,熟悉义乌、热爱义乌,甚至愿意在义乌定居。义乌被称为“小联合国”,这些老外“代表”的建议,对义乌的发展颇有帮助,政府也乐于接纳。

  在昨天的会场上,因为顾虑少,这些老外“代表”们的发言几乎不留情面,颇为犀利。

  义乌派出从外交部来挂职的市委常委、副市长董凤鸣及各个涉外部门负责人,对于外商们的问题,一一做了回复。

义乌特有的贸易方式,容易让老外骗子钻空子

  HUSHAM(来自苏丹,外贸公司老板,在中国已近30年):我在中国已经很长时间了,光义乌就待了12年。和刚来的时候相比,义乌的变化很大,越来越漂亮。

  当然,义乌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贸易上的纠纷也越来越多。比如说,在义乌做生意,不是现金交易,先发货后付款,外国人到义乌来,办签证也很容易。这就导致,很多不是做外贸的外国人也跑到义乌来,骗了货就跑路。这不仅伤害了义乌的商户,也影响我们正当商人的信誉。

  我建议,义乌要在这方面进行完善,不让骗子有机可乘。

  义乌工商局副局长鲍荣建:在这方面,我们工商部门做了不少工作,比如推出了中英文的规范合同。用这种合同替代以往的商户常用的购销单,可以到工商局备案,能够很大程度上规避风险。如遇纠纷,我们也可以立即出面调解。实际上,在市场内就设有调解机构,很多人不知道。今后你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一样可以拨打12315,我们帮你维权。

《政府工作报告》能否把外国人的情况也写进去

  拉萨姆(来自也门,在义乌8年):听了何市长的报告,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政府工作报告》能不能把在义乌的外国人的情况也写进去。去年怎么样,今年怎么样,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没解决等等。

  另外,在义乌的外国人,很多人既不会说汉语也不说英语,他们的子女读书非常困难,找不到合适的学校。我粗略统计,在义乌的阿拉伯学生起码有400人。现在阿拉伯餐馆那么多,可能供阿拉伯人读书的学校却没有,不知道政府能不能考虑一下我们在这方面的需求?

  义乌教育局副局长葛晓明:想要创办阿拉伯语学校,权限并不在义乌,而是要由创办人向省教育厅申请,由教育厅审核后上报国家教育部进行审批。另外,我国规定,创办国际学校,创办人必须是外国人,政府是不能办的。

能否成立外商商会,让信息传达更便捷

  郭集福(来自马来西亚,在义乌9年,第一次参加两会):像我一样在义乌经商的马来西亚的人,人数相当多。很多刚来的人,并不知道要办理一些必须的手续,比如暂住证,我身边就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去哪里办理。

  能不能允许在义乌成立各国的商会,政府有什么政策,也方便传达,也会少很多误会。

  义乌外侨办副主任李志强:这个问题,我们也一直在关注。但根据相关规定,在中国,一个国家只能成立一家商会,不能设立其他分支机构。现在,一些国家在义乌经商的人比较多,他们自己成立了一些较分散的商会性质的组织,虽然并不被承认,但如果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适应义乌,我们也不反对。 本报记者 贝远景 文/摄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钱江晚报 浙中城事·时政 j0003 老外“代表”犀利发问
他们的建议已经有些义乌味道
2013-03-06 钱江晚报2013-03-0600010;钱江晚报2013-03-0600011;钱江晚报2013-03-0600012;钱江晚报2013-03-0600013;钱江晚报2013-03-0600014 2 2013年03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