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青年们的正能量
在路上
青年们的正能量
杰克·凯鲁亚克在《荒凉天使》一书中说: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却旅行,很少有别的行为,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和矛盾。
追求幸福,原本是人的自觉行为。只是,就多数人而言,对幸福的追求是模式化的——升学、升迁、买车买房……
什么时候,我才可以活在不被设计好的环境里,什么时候,我才能遵从自己的真实意愿,自由地行走?大多数人,始终被现实所裹挟着。儿时、青年时的梦想早已淡忘,仅仅留下午夜梦回时,那一丝惆怅。
但是,你看到没有?有一些年轻人,中国当下的80后90后青年开始对模式化的人生说“不”。他们听到了凯鲁亚克的回声,他们上路了。
独木舟的《我亦飘零久》、周榕榕的《死在路上也不错》、陈坤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青年在路上的体验,在这些图书中呈现了出来。
他们,不惧怕外面的世界,不愿成为自己原始物欲的奴隶,不愿在毕业数年后,就成为了面目模糊的房奴、车奴、卡奴……
他们遵从自己儿时的理想,遵从探索世界兴趣,这些,都是一个人青春年少时,最可宝贵的东西。于是,他们披荆斩浪、充满勇气地上路了。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讲述了温州女孩对世俗人生的反抗。这个酷酷的女孩,毕业后辞掉了设计师的职业,怀揣着四万块钱去旅行,直到把钱花完。
13个月、12个国家,蔡璐璐撞见各种惊奇、刺激和彪悍。在加尔各答,她病得死去活来,还被疯牛追着满街跑……在特蕾莎修女创办的垂死者之家,她目睹修女、义工们临终关怀的无私与高尚。最终,蔡璐璐为出发时的困惑寻到了答案,她知道了自己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
33岁的谷岳,当年从北京出发,而后一直在路上。这个春天他交出了这部《一路向南:我的拉美摩托车日记》,借着这本当代中国青年的《摩托日记》,他向切·格瓦拉致敬。
至今,他仍然是个三无人员——无房、无车、无固定工作。然而,内心的丰盈,让他知道该怎样对待生活。
也许,你没有蔡璐璐那样的物质基础,也做不到谷岳那样洒脱,但是,你试着去触碰过自己的梦想了吗?
3月,春暖花开,阳光洒在路上。他们不是凯鲁亚克,他们是中国的年轻一代。用旅行拼成的间隔年,他们在人生长卷里抹上绚丽的一笔。或许,你的内心,已经触碰到了那股海阔天空、志存高远的正能量。 本报记者 屠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