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5版:全民阅读·晚潮

紫禁城的盲点

  在故宫上班,最浪漫的事,莫过于守在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里,读《文渊阁四库全书》。

  我想,乾隆老前辈若在,一定会对这事感到欣慰。此时,那座令他无比熟悉的巨大宫殿,早已物是人非。

  然而,在寿安宫——故宫西路一个偏僻的庭院,情况就有所不同。这座当年乾隆皇帝为母亲进茶侍膳、歌舞赏戏的旧日宫院,如今已是故宫博物院的内部图书馆。在这里,所有与宫殿无关的事物都退场了。阳光均匀地涂在宫殿的琉璃屋顶上;青苍的屋脊上,几茎青草拂动;两百多年前的柱子,旧漆斑驳。

  《文渊阁四库全书》,是那旧日的一部分,被这纷繁扰嚷的尘世隔得远了,但它仍在。在寿安宫,我看到的虽然只是影印版,但是完全依照《文渊阁四库全书》照相影印的,清代缮写者的硬朗笔锋还在,植物般茂盛的繁体字,埋伏在纸页的清香里,筋脉伸展,摇曳多姿,抵御着工业印刷的污染感或者电子书籍给汉字带来的损伤,让阅读成为天下第一享受。

  《四库全书》是一部基本囊括古代所有图书的大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所以才叫《四库全书》。它犹如一座由无数单体建筑组成的超级建筑群,与紫禁城的繁复结构遥相呼应。林林总总的目录犹如一条条暗道,通向一个个幽秘的宫室。

  或许这注定是一部没有读者的大书。我的导师刘梦溪先生曾说,20世纪学者中,只有马一浮一人通读过《四库全书》,但也只是据说。

  有资料说陈垣也通读过,他1913年来北京,用了十年时间,把《四库全书》看了一遍,我认为这不可能,但他后来写出《四库书目考异》、《四库全书纂修始末》、《文津阁书册数页数表》、《四库全书中过万页之书》等一系列论著,倒是确凿无疑的。《四库全书》的珍本,全部线装,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460万页,当年在紫禁城里,甚至需要一整座宫殿来存放它。那座宫殿,就是文渊阁。

  文渊阁在故宫的另一侧,也就是故宫东路,原本是未开放区,今年4月才刚刚对外开放。从太和殿广场向东,出协和门,就可以看见文华殿。文渊阁,就坐落在文华殿的后院里。如今的文渊阁,早已书去楼空。1948年的炮火中,三万六千余册线装古书,穿越颠簸的大海,居然毫发无损地码在台北的临时库房,后来又辗转运进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库房。这座藏书的宫殿,在丢失了它的藏品之后,犹如一位失了宠的皇后,在紫禁城里成了一个无比尴尬的存在。

  即使人们了解它的身世,也未必对它感兴趣,更何况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这里是用来干什么的。相比之下,人们还是对储秀宫、翊坤宫更加关注,因为后宫之后,是帷帐深处的风流与艰险,是权力背后的八卦,绝大多数观览者,此刻目光都会变得异常尖利和敏锐,印证着自己对帝王私生活的丰富想象。

  所以,尽管文渊阁的位置还算显赫,它的外表也算得上华丽——深绿廊柱,菱花窗门,歇山式屋顶,上覆黑琉璃瓦,绿、紫、白三色琉璃将屋脊装饰得色彩迷离,屋脊上还有波涛游龙的浮雕,犹如一座梦幻宫殿,但这里依然人迹寥落。在整座紫禁城内,它依然是一个盲点,或者,一段随时可以割去的盲肠。

  如果说紫禁城是一座建筑的迷宫,那么《四库全书》就是一座文字的迷宫。置身其中,我们反而不知去向。我们不妨做一道算术题:一个人一天读一万字,一年读400万字,50年读两亿字,这个阅读量足够吓人,却也只占《四库全书》总字数的五分之一,更何况面对这部繁体竖排、没有标点的浩瀚古书,一个职业读书家也不可能每年读400万字。

  幽暗的文渊阁里,我暗自发问:10亿字的篇幅,究竟为谁而存在?它们为什么存在?


钱江晚报 全民阅读·晚潮 b0005 紫禁城的盲点 2013-11-03 钱江晚报2013-11-0300010 2 2013年11月03日 星期日